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优越性,在大田条件下,以‘合丰55号’大豆为材料,设不施肥、常规施肥、中微肥处理,研究中微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施用中微肥大豆增产为14.5%和4.7%。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因此,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对大豆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宝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51-254
为了探讨白浆土不同改良剂组合施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7个处理,研究生物肥、有机肥和石灰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改良剂处理提高了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干物重,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粒数、荚数、但对百粒重影响不明显。不同改良剂施用提高了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9.7%-25.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含量,改善土壤化学性状;提高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善大豆品质。综合以上分析,白浆土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是比较好的改良剂组合。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寒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1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1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2次(NPK+DD2)4个处理,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追氮提高了寒地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与浅追相比,氮肥深追15N标记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6.00和14.08个百分点;土壤15N残留率分别降低2.10和1.19个百分点;15N损失率分别减少23.90和12.90个百分点;土壤15N贡献率分别提高3.57和0.64个百分点;提高了寒地玉米穗长、穗粗、轴粗,与PK相比显著提高寒地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36.24%~50.72%。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0.63%和6.3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寒地玉米种植中,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2次深追好于1次深追。  相似文献   
44.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白浆土是主要种稻土壤,在白浆土上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明确白浆土秸秆还田效果,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氮素为秸秆还田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施肥等管理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比较研究不同肥力白浆土上连续秸秆还田及调控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高肥力土壤连续秸秆还田适合减氮,减氮10%连续3年水稻不减产,增产幅度为0.1%~6.94%,减氮20%以上产量降低,秸秆连续还田增加氮素水稻产量第1年与正常施肥比增产4.47%,第2年水稻产量比对照减产4.02%~31.86%,调氮降低幅度大;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第1年比对照分别增加1.48%,4.52%,第2年调氮增产幅度会下降;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提高,在高肥力土壤上氮素过高使水稻前期分蘖量增多,水稻有效穗数降低,产量降低,减氮后可以避免土壤氮素过剩,水稻产量提高;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水平,适当增加氮素可使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5.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影响,采用无肥、常规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生物肥4种肥料处理,分别于大豆播种前、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目及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生物肥处理在大豆各生育时期可明显增加土壤...  相似文献   
46.
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寒冷区快速腐解秸秆的腐熟剂,通过网袋腐解试验明确施入3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生物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腐解,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玉米秸秆失重率为57.1%-64.1%,其中以施用3号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最高,为64.1%。施入不同秸秆腐熟剂后玉米秸秆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35.1%-57.2%、44.2%-59.6%、77.4%-89.7%,其中以3号腐熟剂的秸秆磷、钾素释放率最高。各处理有机碳矿化率呈相同的趋势,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取样末期有机碳矿化率在65.3%-69.1%之间,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上,以3号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7.
不同有机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生产优质高效水稻,研究了不同有机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有机肥料5种配比中,处理1鸡粪、猪粪、牛粪(1∶1∶1)配比对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影响最大,比对照高16.21%和20.5%;处理3鸡粪、猪粪、牛粪(1∶3∶1)配比水稻产量最高,比对照产量高2.4%,差异极显著,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有机肥配比对土壤有机质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白浆土土壤含水量、容重、硬度及对大豆产量的测定分析,研究四段犁改土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作物生育期后,四段式根茬心土混合犁深松与对照相比,土壤3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25.78%、容重降低20.47%、硬度降低40.60%,0~5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增加11.23%、容重降低6.90%。大豆产量提高33.3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9.
50.
随着耕种年限增加,土壤日益退化,菌糠作为廉价有机物料及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作物生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黑木耳菌糠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K),纯氮120 kg/hm2(T1),菌糠替代氮肥用量20%(T2)、40%(T3)、60%(T4)5个处理,将菌糠与0~20cm土层土壤充分混匀.研究黑木耳菌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糠后土壤耕层贯入阻力下降;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随菌糠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马铃薯产量与CK相比2015年各处理分别增产10.51%、3.31%、8.19%、9.01%,2016年分别提高4.61%、0.60%、5.13%、4.53%.结合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本研究认为菌糠替代氮肥40%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