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1.
湘研辣椒品种抗疫病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菌悬浮液接种,对湘研系列的15份辣椒材料进行抗疫筛选,对其中抗感病水平不同的6份材料进行了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湘研2号、5号、8号、9号、19号和8501抗病性较同情指数低于40,湘研七号、5905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保存和扩繁牡丹杂交系种质资源,提供牡丹组培苗的菌根化供试体系,本试验筛选牡丹杂交系‘Z1-10-3’和‘Z1-WM’的种子,取种胚进行胚培养,建立了牡丹胚培养无菌体系。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经70%酒精2 min与0.1%HgCl 20 min表面消毒后去外种皮切开胚乳直接取胚接种,3 d时启动率达76.7%,比直接用种子和去外种皮的种子接种启动时间提前30~50 d。胚根苗直接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2MS+IBA 1.0 mg/L +AC 0.4 g/L+Sugar 30 g/L,在自然弱光照下培养。  相似文献   
13.
牡丹繁殖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了 15a ,但从接种到小植株驯化等工艺还存在问题 ,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 .体细胞胚胎发生将是继器官发生之后以细胞克隆植株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职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发展需要,国家于2010年年底开始,逐步启动了各个行业的职业修订工作.国家林业局共承担修订林业行业特有职业44个,特有工种138个.“插花员”职业修订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委托专家进行,历时4年,将“插花员”职业名称修订为“插花花艺师”,在具体归类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使这一职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归类更加合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采纳了这一意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正式颁布实施.“插花花艺师”这一职业名称的修订,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插花教育事业的更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家庭小品插花是普通老百姓居家最常用,也最容易做到的花卉装饰形式。它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使家庭生活更添温馨和美感。其突出的特点是随意性和趣味性。随意性体现在:一是容器随意,可用花瓶、花篮,亦可用碗、盘、壶、酒瓶、包装盒、易拉罐、矿泉水瓶、草帽,果壳等;二是花材随意,不必刻意去花店买许多高档花,可用鲜花,  相似文献   
16.
5个矮生牡丹品种黄化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牡丹矮生品种‘银粉金鳞’、‘蓝田玉’、‘金玉交章’、‘小胡红’和‘石原白’黄化嫩枝扦插繁殖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该5 个品种黄化嫩枝生根率依次为91.0%、80.9%、78.6%、40.6%、20.0%; 于10月中旬截取长4~6 cm、基部直径0.5 cm以上的黄化嫩枝, 将形态学下端浸泡在20~25℃的IBA 100 mg/L或‘ABT 2号’150 mg/L中16 h, 扦插于粒径3~4 mm的蛭石基质里,‘银粉金鳞’插穗的生根率最高, 达93% , 且不定根健壮、上盆栽培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当前园林绿化中存在着设计缺乏特色,树种规划、植物配置不合理,"大树移植热"、"草坪热",栽培条件差,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中国园林植物应用优势,合理进行树种规划,加强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和建立复层混交群落,提高园林科技含量,改善栽培条件,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