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由于甘蔗遗传基础狭窄,传统的甘蔗杂交育种难以获得创新种质,而辐射育种为创新种质提供了新途径。为探讨~(60)Co-γ辐射对甘蔗杂交种子的诱变作用,以70Gy的剂量对5个甘蔗杂交组合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鉴定其对甘蔗杂交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甘蔗杂交种子萌发状况的影响较小,甘蔗杂交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辐射处理对甘蔗杂交种子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较大,甘蔗杂交组合间存在的差异偏大。辐射后的甘蔗幼苗出现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卷缩等发育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 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藏油气区域微生物活性>不利于或难于评价藏油气区域>无藏油气区域的规律;在利于藏油气和不利于或难评价藏油气区域样品中,氨基酸和多聚物利用微生物在AWCD的贡献上均高于对照区域,而羧酸、胺类均低于对照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不同藏油气区域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异,PCA 1、PCA 2中权重最大的基质为D-甘露醇和D-木糖,分别为载荷值0.97和0.87。【结论】 新疆焉耆三个区域,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受油气分布影响。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可能作为油气储藏初步勘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3.
【目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作为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系)是限制菊芋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全面了解不同菊芋种质材料有性繁殖特性和人工杂交的可能性对菊芋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开放授粉、套袋自交、单性结实、人工杂交等方法,系统研究56份菊芋种质材料的繁殖特性。【结果】(1)菊芋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25.28%);(2)虽有部分材料可以获得少量的自交种子,但菊芋倾向于自交不亲和;(3)菊芋不存在单性生殖现象;(4)紫色块茎和棕色块茎种质材料开放结实率较高,而白色块茎和红色块茎种质材料结实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杂交结实率主要与母本、父母本互作相关。此外,筛选出具有高结实率的母本种质材料9份,分别为LZJ039,LZJ010,LZJ037,LZJ032,LZJ029,LZJ033,LZJ026,LZJ031和LZJ056。【结论】为菊芋育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加快菊芋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74.
董攀月  陈禹竹  曾军  林先贵  骆永明  吴宇澄 《土壤》2022,54(6):1201-1209
本研究采集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猪粪)的旱地红壤,设置单一或复合添加木质素和牡蛎壳粉的不同组合处理,进行微宇宙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施肥及土壤改良措施对红壤中阿特拉津矿化特征及降解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14周培养期间,旱地红壤对阿特拉津的矿化率低于0.33%。牡蛎壳粉有效提高红壤p H、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将施化肥、有机肥土壤中矿化率大幅提高至43.3%和9.51%,同时导致atz C和trz N等阿特拉津降解功能基因的富集。木质素则显著促进阿特拉津残留态形成,使阿特拉津与土壤有机质的结合达对照组的6.1倍,但对污染物的矿化没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旱地红壤中阿特拉津的环境归趋,并为发展适用于红壤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原种苗假植、假植苗田间移栽及田间扩繁的方法、季节等多地多点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苗露天假植成活率稍低于温室大棚假植,但其田间移栽的成活率、恢复生长等较具优势;采用蔗渣作为保湿基质的露天假植原种苗成活率达98.5%;田间扩繁时,海南蔗区按"一年两采法"繁育,广西、云南等蔗区按"一年半两采法"繁育,其田间繁育倍数可达400倍。本研究建立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体系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6.
我国《森林法》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在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出现了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大好局面,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森林法》在保障林业建设顺利进行,提高人们的林业与环境意识及树立法律观念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积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白木香的简单重复序列特征,开发SSR分子标记用于白木香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和分子鉴定,本研究鉴定了白木香转录组unigene序列的SSR位点,对其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设计SSR引物,并验证其SSR引物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128 712条unigene中共鉴定到9 362个SSR位点,分布频率为7.27%。SSR序列中双碱基重复序列最多,占总SSR的54.90%;白木香双碱基重复序列以AG/CT、AC/GT为主,占34.22%。SSR位点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1次,占总SSR位点数的96.56%,其中三碱基重复5次的SSR位点数最多,共有1 925个。设计并合成50对引物,其中35对引物可扩增出预期大小条带,扩增效率达到70%。以24个不同白木香个体对35对引物进行扩增,采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SSR引物多态性,表明SSR引物具有多态性。研究表明,白木香转录组SSR重复基元类型丰富,分布密度高,多态性高,可用于白木香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分化、种质鉴定和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78.
木质素与蚯蚓对黑麦草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月  潘彦硕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土壤》2021,53(2):313-320
采集农田土壤,设置添加木质素和蚯蚓不同组合处理的黑麦草盆栽试验,在测定植物生物量的基础上,结合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木质素和蚯蚓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质素显著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而蚯蚓能够缓解木质素的抑制作用,促进黑麦草生长.木质素明显抑制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并改变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06菌剂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抑制作用,连续3年在田间进行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菌剂对ToCV的药效试验,并在室内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田间试验结果显示,PSB-06菌剂处理能降低ToCV的发生,植株发病率均低于50%,均显著低于清水和氨基寡糖素处理;室内试验结果显示,PSB-06菌剂处理能抑制病毒传播,喷施PSB-06菌剂后的感病番茄的SA含量达532.67 mg/g,PI IINPR1基因表达量也相对上升;同时,健康番茄与感病番茄的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升高;经PSB-06喷施后番茄植株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生存数量降低。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PSB-06处理促使植物代谢及防御的相关蛋白均上调。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菌剂能增强植物免疫和防御烟粉虱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ToCV的发生及传播。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