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鲤鲫杂交(♀)×鲫(♂)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雌性鲤鲫杂交与雄性鲫鱼回交,制备了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其主要性状为: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8;臀鳍条Ⅲ,4~6;侧线鳞27~36;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同为5~6;鳃耙28~33;体长为体高的(2.35±0.11)倍,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为眼间距的(1.74±0.07)倍;为尾柄高的(1.96±0.1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体高为头高的(1.59±0.09)倍。结果表明,该回交子代鱼在可数和可量性状上都有个别性状产生变易,但大多数性状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2.
哲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 -4^ 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 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GnRH-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摄食外源营养需要588.61TU;鱼苗生长到第29天时,开始摄食人工开口饲料。通过驯化养殖,86.7%的鱼苗可摄食人工饲料;鱼苗在水温8-17℃,溶氧7-10mg/L时能快速生长,低于这一温度生长开始减慢,4℃以下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53.
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 g)、FH(23.13±3.58 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 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构建并获得玻璃缺鳍鲶Kryptopterus vitreol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全序列特征和结构,为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662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含量的偏向性,结构组成和排列顺序和其他硬骨鱼基本一致,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2个r RNA和1个D-loop区。全基因组中除COX1以G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都以ATG开头。7个编码蛋白基因(ND1、Cox1、ATP8、ATP6、ND4L、ND5和ND6)以TAA终止,其余6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没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对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的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的结构分析,识别5个保守序列(CSB-1、CSB-2、CSB-3、CSB-D和CSB-E)和一个潜在的终止序列E-TAS。利用玻璃缺鳍鲶分别与其他4种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13个编码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同源性最高,5种鱼线粒体基因组中COX1基因相对最保守,相似度为78.98%~92.78%。基于5个科12种鱼与2个外群物种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的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玻璃缺鳍鲶独自一支且与鲇Silurus asotus和南方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5.
将构建携带H1启动子的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鲤受精卵核区附近,获得了一批具有RNAi表型的转基因鲤,PCR和分子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鱼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32.78%;一龄鱼的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比普通鲤平均生长快0.99倍,其体高和体厚分别平均增长0.22和0.26倍,其中有31.82%的群体平均体厚是普通鲤的1.6倍。结果显示,该质粒表达的发夹环型dsRNA可以有效降解其转录产物,对阻抑肌细胞中同源基因的表达、鲤肌肉的再生能力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鲤背部肌肉增厚、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双链RNA在鲤体内具有RNAi效应。RNAi技术为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基因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6.
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8—33;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06—2.54倍,为头长的2.83—3.46倍,为尾柄长4.86—8.43倍,为背鳍基长2.18—2.80倍;头长为吻长的2.60一3.71倍,为眼径的4.20—5.20倍。为尾柄高的1.85—2.0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7—1.36倍;体高为头高的1.56—1.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相似文献   
57.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 d(越冬前)、325 d(越冬后)、385 d及445 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 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 d和325~385 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 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系)雌鱼和雄鱼在各测定时段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率与越冬前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越冬前相同体重范围个体的越冬体重损失率存在一定差别,可细分为低体重损失(LWL)和高体重损失(HWL)两个群体;LWL群体的越冬前体重显著低于HWL群体(P<0.05),但在越冬后各测定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LWL群体体长在各测定时段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越冬体重损失率同325~385 d及385~445 d的特定增重率无明显相关,但与385 d及445 d的体重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JL(体重)和YL(体长)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早期(1龄);3种鲤的生长性能均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但同一品种(系)雌雄个体在445 d前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不影响后期的生长速度,而通过决定越冬结束时的体重来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58.
在室外用约16m^3水槽以止水方式进行了褶纹冠蚌滤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贝类滤水对水透明度影响明显,实验4日后透明度由21cm增加到47cm;对浮游生物量影响很大,每日生物量呈直线下降趋势;褶纹冠蚌的滤水率为1.848-2.357Lg^-1h^-1.立体摆放组与平面摆放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其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从转基因鲤的食用安全角度出发,研究了转基因鲤与正常鲤的营养成分和细菌致突变实验及对食用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鲤与正常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52%和17.4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5%和2.83%、灰分分别为1.29%和1.23%、水分分别为78.85%和78.2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54%和16.77%,经统计分析,二者均无显著差别;其抗病能力虽稍弱于正常鲤鱼,经t值检验,无显著差别。而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鲤作为食物,食用它的动物的各组织的重金属含量经过检测与对照组动物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外源基因的插入没有引起作为食物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三种接卵方法对鲤鱼产孵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通过漂浮巢、底铺巢、孵化桶三种不同方法鲤鱼产孵效果的试验,进行了接卵率,受精率,出苗率,成活率的比较。得出接卵率:孵化桶>底铺巢>漂浮巢;受精率:底铺巢>漂浮巢>孵化桶;出苗率:孵化桶>底铺巢>漂浮巢;成活率;孵化桶>底铺巢>漂浮巢。并综合评述了三种不同方法在鲤鱼产孵中的优缺点,提出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孵化桶或底铺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