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物栽培是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各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变化,农科类高职院校《作物栽培》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动和改进。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就新时期农科类高职院校《作物栽培》教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所4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棉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对纤维品质检测的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等比较协调,优于常规棉。三个品种对N、P、K的吸收均呈Logistic曲线,但三者吸收速度并不同步,杂交棉养分净积累量和吸收速率在盛铃前高于常规棉,最大吸收强度出现在初花期至盛铃期(7月5日-8月4日);杂交棉棉株N、P、K向茎枝的分配率在盛花期(7月20日)最高,向叶片的分配率一直低于或接近于常规棉;而向花蕾的分配率在盛花期达最大值;向子棉的分配率在吐絮期(8月25日)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笔者利用郑州市中牟县交通便利、劳力充足、农民种植大棚经验丰富等优势,摸索出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三膜加草苫覆盖增温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667 m2产值6 000元左右,改善了种植业人多地少致富慢的状况.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河南省展示的7个春性小麦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濮麦9号、温麦18、郑麦9023的加权关联度值较高,综合性状表现好。  相似文献   
15.
常规棉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常规棉和杂交棉2004年区试资料的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棉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铃重、衣分;杂交棉衣分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株铃数、单铃重。据此结果,提出常规棉和杂交棉品种选育策略和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杂交棉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所41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杂交棉苗期长势强、出叶速度快,叶片数多;植株较高,果枝较长,果枝数和果节数多。杂交棉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等比较协调,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讨抗虫杂交棉的高产育种策略和栽培技术,运用直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析,揭示各农艺性状影响产量的原因及其相对重要性,为抗虫杂交棉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及高产高效栽培的主攻方向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利用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试试验资料,共13个杂交组合,对其皮棉产量y(kg·hm-2)与7个农艺性状,如单株铃数(个)x1、铃重(g)x2、衣分(%)x3、株高(cm)x4、果枝数(个)x5、生育期(天)x6、子指(g)x7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逐步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密度3.3万株·hm-2。2结果与分析2.1农艺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09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的资料,对比分析了杂交棉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发展趋势及变异性。结果表明:河南棉花杂交种的品质性状更加优化,且较稳定,但马克隆值较大;植株趋于高大,第一果枝着生节位升高,枯萎病抗性下降,黄萎病抗性略有提高;产量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中衣分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钾素对强筋小麦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先后通过对中牟潮土、南阳黄褐土、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几个土类钾肥不同处理水平,以田间小区试验为主,结合盆栽试验、池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类上6种钾素水平(纯N、P2O5施用量一致)对土壤有效氮、有效钾,强筋小麦9023群体动态,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速效成份分析,碱解N:南阳黄褐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盆栽壤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池栽砂土;速效K: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池栽砂土>中牟大田轻壤>南阳黄褐土;缓效K:中牟池栽黏土>南阳黄褐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砂土。在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条件下,适量施钾(适宜施钾量为180kg/hm2~240 kg/hm2),可提高强筋小麦越冬群体、最高群体和有效群体。多点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主要通过增加千粒重显示其肥力效应。增产幅度一般在10%左右。如果单从产量角度考虑,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南阳黄褐土上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80 kg/hm2、220 kg/hm2、190kg/hm2。土质越黏,经济最佳施钾量也越高。在氮磷充足的前提下,小麦对钾的吸收存在着“奢侈吸收”现象。综合比较施钾量对强筋小麦生理、群体、土壤养分、植株养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从经济效益和产量综合指标分析,适宜的K2O用量应在120 kg/hm2~18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硬度是其最为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现已发现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是PinaPinb。为了丰富籽粒硬度新型等位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a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进行PinaPinb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得到2个新型Pina等位基因和3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核酸序列长度均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麦类作物PINA和PINB蛋白所特有的色氨酸结构域:WRWWKWWK和WPTKWWK。与已知的PinaPinb基因序列相比较,这些基因含有多个SNP变异位点,丰富了小麦籽粒硬度改良的遗传资源。[J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