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35篇
  14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21.
对定向扩散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ADD(GA based directed diffusion)协议.利用探测数据包策略进行初始路径集建立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初期路由的盲目性;引入遗传协议对初始路径集进行优化,增强了路径的多样性、提高了节点能量的利用率,提升了路径集的整体质量.仿真表明,GADD协议不仅延长了网络寿命,减小了网络规模变化对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 缩短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延时,而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22.
本研究旨在探索母羊产后发情规律及羔羊不同断奶时间对湖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77只产后母羊,通过公羊试情判断母羊发情并记录发情时间,同时记录母羊产后失重情况。另选156只母羊,对照组为羊场常规70 d龄断奶,试验组分别在产后35、45、60 d对羔羊进行断奶。结果表明:湖羊母羊产后平均42.49 d发情。补饲条件下,产后45 d母羊共失重7.94 kg。35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57胎,显著高于其他3组;45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44胎,60 d龄断奶母羊2 a可产3.30胎,两者无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胎。综上所述,湖羊产后首次发情集中在30~50 d,通过对母羊产前产后的合理补饲可以缩短母羊产后恢复时间,有助于缩短繁殖周期。要达到2 a产3.5胎的目标,湖羊羔羊断奶需要早于45 d龄,且母羊和哺乳羔羊需要科学补饲。  相似文献   
623.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花生纹枯病的生物是花生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威胁我国花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环境污染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等原因,花生纹枯病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利用生防木霉进行花生纹枯病的生物防治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使用哈茨木霉T-102,利用微生物深层发酵的方法,在150 r/min、20℃、初始接种体积分数为7.5%的最佳条件下,成功获得了品质优异的发酵产物。产物经粉碎并添加浓度为0.1%的防腐剂硫酸链霉素后,得到了活菌数达105 cfu/mL的水悬浮剂,制剂的悬浮率达90.55%,且贮藏期间没有腐败现象,有望进行进一步的商业化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24.
本研究为高效利用秸秆,探讨了秸秆型颗粒日粮对小尾寒羊的消化、瘤胃内发酵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配制4种TMR颗粒日粮,玉米秸秆分别为52%(Ⅰ组),42%(Ⅱ组),32%(Ⅲ组)和22%(Ⅳ组),开展了消化试验和增重试验。结果表明:Ⅲ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Ⅱ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Ⅰ,Ⅱ,Ⅲ组ADF、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沉积氮、沉积氮/摄入氮、沉积钙、沉积磷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Ⅳ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Ⅲ,Ⅳ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料肉最低。因此,玉米秸秆为32%的TMR颗粒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5.
为探索绵羊肌联蛋白帽(Telethonin, Titin-cap,TCAP)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以双乾肉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分析TCAP基因在3日龄及40日龄羔羊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通过PCR、Sanger测序检测TCAP在49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表达情况并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TCAP基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且随着绵羊不断发育生长,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会发生变化。此外,TCAP基因内含子1上(NC_056064.1)存在2个连锁突变位点(g.39786477G>T及g.39786518C>G),其中TTGG型较GGCC和GTCG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更高肉质更细嫩,且TTGG型棕榈油酸表达量最高,花生四烯酸表达量最低,说明TTGG型个体肉品质更高。结果提示,TCAP在绵羊生长发育过程中承担多重生理功能,且其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绵羊遗传改良及选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26.
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怀集县把握珠三角新一轮发展契机,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创建"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以建立安全农产品集约生产基地、粤桂湘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基地和乡村美食观光休闲基地为方向,按照"资源整合、院县合作、生态种养、规模生产、品牌推进"的发展思路,形成各具特色功能的"四区一带"总体布局,科学打造适合怀集发展的安全食品产业。  相似文献   
627.
曹阳 《食用菌》2023,(2):47-48
通过对菌棚选址、菌棚搭建、周边环境、接种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详述操作规程,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高效、稳定、简便、易行的食用菌防污染接种技术,为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8.
为研究绵羊KIF26B基因多态性对绵羊肉质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本实验选择49只6月龄、体重约45 kg的双乾肉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KIF26B基因外显子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背部最长肌中肉脂肪酸含量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来探究SNP与双乾肉羊脂肪酸含量和肉质性状进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KIF26B基因第10外显子第120碱基存在T>C突变。该位点遗传纯合度(Ho)为0.403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75 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21 9,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属于中度多态SNP。在脂肪酸含量方面,该位点TT和CC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与棕榈油酸均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5),而TC基因型个体肉质则具有更高的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CC和TC基因型个体的蛋白质含量更高(P<0.05)。综上,绵羊KIF26B的第10外显子T120C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双乾肉羊肌肉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相关,该位点可能成为双乾肉羊选种养殖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生产高质量且肉质口感...  相似文献   
629.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朱倩 《花生学报》2023,(1):8-15+32
本研究自全国不同产区的花生荚果上分离到细菌菌株680株。离体试验表明,66%以上的细菌菌株对黄曲霉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最高可达90%以上;活体试验发现,拮抗菌对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达73.1%~88.5%,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抑毒率达72.6%~80.8%,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53抑毒率和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8.5%和80.8%。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对花生上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促生作用明显,其中菌株B53效果最高,抑毒率和促生率分别达到80.5%和9.5%,其次为B84和B102,分别达到76.3%、71.3%和4.5%、6.2%,生防潜力巨大。拮抗菌代谢物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53代谢物抑菌作用最强,培养液、上清液和蛋白粗提物抑菌率分别可达95.8%、95.5%和90.2%。另外,拮抗菌B53在花生根部的定殖能力和存活力较高,且能够显著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区系,提升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630.
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3(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3,BMP3)基因多态性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本实验以双乾肉羊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寻找BMP3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位点,并与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MP3基因外显子1在276 bp处存在A/G突变,为同义突变,且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双乾肉羊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