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篇
农学   41篇
  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春性饲草型小黑麦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黑麦芽期主要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个春性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系)在水培与模拟干旱2种条件下芽期主要性状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干旱条件下,各指标变化值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依次为:根冠比、芽鞘最大值、最大胚根长、芽鞘存活率、根数.  相似文献   
52.
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检测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谷蛋白膨胀指数(SIG)的QTL,阐明不同QTL的时空表达方式,揭示SIG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的17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SIG)发育动态进行了QTL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8个非条件QTL和5个条件QTL,但没有一个QTL能在5个时期都有效应。花后17d是控制SIG形成基因表达的活跃期,非条件分析和条件分析各检测到2个QTL位点,这4个位点分别位于1D、7D和4D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能解释15.5%的净表型变异。花后22 d,控制SIG的基因表达量很少,SIG表型值出现“低谷”。【结论】SIG值呈现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规律;这些控制SIG的基因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表达,没有一个基因能在小麦籽粒生长发育的所有阶段都表达。  相似文献   
53.
秦岭太白山土壤CO_2的释放特征及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明显,气温升高会影响其土壤碳释放。因此对秦岭土壤CO2释放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六种不同植类型土壤CO2释放特征的野外测定,结果表明,太白山土壤CO2的释放从8:00-11:00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土壤CO2的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秦岭冷杉林高山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地表气温以及土层深度0~5cm处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释放速率的Q10顺序是:秦岭冷杉林桦木林阔叶栎林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胚乳基因sbe2b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sbe2bcDNA序列(登录号:AY740401)同源性为98%。同时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28(a+)-sbe2b,对不同的IPTG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37℃8h能诱导sbe2b融合蛋白的最大量表达,在0.5mmol/LIPTG浓度下可以成功表达出sbe2b蛋白。为进一步体外研究sbe2b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制干辣椒品系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01年新疆石河子地区制干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3个供试品系进行了多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8-77品系综合性状最好(r2=0.8630),98-72-1次之(r1=0.8618),98-150综合性状最差(r3=0.6435).综合评判的结果与品系(种)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蔬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法瓦维持大麦籽粒在灌浆期间,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动态呈“V”型,千粒蛋白质质量的积累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法瓦维特大麦籽粒蛋白中组份的百分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动态不同,各组份的灌浆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时期也不同,各组份的最终积累量多少依次为: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  相似文献   
57.
新啤1号(原代号大943)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育成。该品种是1988年以卡拉克奇为母体,以野洲2条6号为父本成对杂交,经南繁北育,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5~199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4轮啤酒大麦区域试验,产量居第1位;1997年进行生产试验,各试点均比对照法瓦维特(甘啤1号)增产。经广州麦芽公司测试,酿造品质特优。1997年1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啤1号。该品种是我国西北春大麦区第一个自育成功的啤酒大麦品种。1产量1994年在本校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比对照法瓦维特增产20.1…  相似文献   
58.
为给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以小麦杂交组合99G44×京77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籽粒淀粉主要特性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1个与总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TSA.-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10.91%;检测出1个与支链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p.-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9.54%;检测出1个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s.-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7.29%;检测出1个与支/直比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Amp./Ams.-6B,位于6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12.69%;检测出1个与高峰粘度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PV-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5.91%;检测出2个与崩解值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BD-1B和QBD-2D,位于1B、2D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12.95%;检测出1个与回生值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SB-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6.99%;检测出1个与低谷粘度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TV-3B,位于3B染色体,位点的总贡献率为5.16%;检测出1个与膨胀势有关的显著加性效应QSP-1B,位于1B染色体,位点总贡献率为7.02%。本研究定位的淀粉品质性状的标记可作为小麦品质分子育种的工具。  相似文献   
59.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蒺藜苜蓿ROP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ROP在共生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RT-PCR方法克隆了蒺藜苜蓿的MtROP5,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蒺藜苜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根瘤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后72h内不同时间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蒺藜苜蓿中克隆了含有MtROP5完整编码区的cDNA序列,长度826bp,编码1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tROP5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ROP蛋白特征结构域,与其它几种植物中ROP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tROP5在蒺藜苜蓿的根、茎、叶、花、根瘤中均有表达,茎和花中表达量最高,根和根瘤中次之,在叶中表达最弱。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与未接种根瘤菌的对照处理相比较,MtROP5在根瘤菌侵染的72h内不同时间阶段的根系中都增强表达。【结论】克隆的cDNA序列是一个蒺藜苜蓿小G蛋白ROP,推测MtROP5可能在共生互作的早期信号传导过程中行使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