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阆中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充分发挥本地岛然优势。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以适应丝厂原料茧需大于产的矛盾。1987年,蚕桑基地乡(镇)由原来确定的二十八个,增加到四十二个,县里制订了一系列鼓励蚕农栽桑养蚕致富政策,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蚕茧产量连年增加,1984年仅产茧9830公担,到1987年产茧17500公担。(1985年产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1.0μg·g~(-1)(R2组)和1.5μg·g-1(R3组)每尾200μL腹腔注射免疫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时以Sip蛋白(S组)、LrrG蛋白(L组)以及PBS(P组)作为对照。2周后对所有免疫鱼体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攻毒,攻毒剂量为其半致死浓度(LD_(50):4.0×108CFU·mL~(-1))。结果显示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R1组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9.14%;且免疫后第14和第28天,该组鱼体血清抗体OD_(450nm)值分别达0.63和0.64,均显著高于单一蛋白对照组(S和L组)和PBS组(P0.05);R1组鱼体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上述2个时间点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明显优于单个蛋白,且能有效减少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 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MHC Іα全长cDNA,, 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 Іα cDNA全长为1 533 bp, , ORF1 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 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Іα cDNA序列,, 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说明MHC Іα c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PCR检测表明,, MHC І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 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 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MHC І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 І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 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并为利用MHC І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整胚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建萌  卢迈新  叶星  曾祖聪  高风英 《水产学报》2014,38(11):1847-1854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图式,本研究建立了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流程。尼罗罗非鱼的胚胎具有卵黄大、不透明、色素出现早等特点,因此现有鱼类整胚原位杂交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尼罗罗非鱼的胚胎,故本研究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提高H2O2的浓度和添加KOH,改良了尼罗罗非鱼胚胎的色素去除方法;使用冷丙酮代替蛋白酶K在提高胚胎通透性的同时保持胚胎完整;减少了探针回收和抗体回收后的洗涤次数,完善了结果的图像采集和胚胎保存方案。使用尼罗罗非鱼的重组激活基因Rag1作为探针基因,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g1基因表达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斑马鱼和日本青鳉的Rag1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位置高度保守,胚胎完整,基因表达位置清晰可见,表明此套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流程成功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苎麻施用生物肥的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生物肥能促进其生长势变旺:表现为叶色变绿、叶片增大、增厚。抗性增强:其抗寒性、抗风性、抗倒性分别增加36.4、12.5、2.21个百分点,其抗苎麻花叶皱缩病也明显增强。经济性状和产量、品质提高:株高、茎粗、皮厚、每公顷有效株、纤维产量和单维支数分别提高12.3cm、0.07cm、0.09mm、2422.5株、14.6%-18.6%和53公支。经济效益可观:每投入1元可增收2.27元,每公顷增加纯利816元。施用方法是:当苎麻出齐苗后每公顷施用生物肥45公斤,兑猪尿水一同泼蔸。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0群体、高要F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和UNH985)在高要F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 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保证整车各学科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实施车身减重,进行了基于多学科多目标响应面的整车强量化研究及实践,首先建立碰撞、NVH以及结构刚度领域所关注性能的响应面,进一步建立质量的响应面,然后以性能为约束,获取质量的最小响应。实践证明,该方法可在不降低整车当前所关注性能的基础上,整车质量减少10.5kg。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析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加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罗非鱼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24对微卫星引物,使用常规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和两个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中初步筛选到UNH931、GM128、GM201、GM258、GM597以及UNH898共6个与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然后使用降落PCR以及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以及ZY1、WY1、YY1和YY2型罗非鱼群体中进一步扩增这6个微卫星标记,统计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6个微卫星标记在上述群体共297个样本中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大小在97~302 bp之间,各位点在各群体等位基因数在1~13个之间,各群体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167~9.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24~4.96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24~0.98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29~0.78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5~0.753;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