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26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6篇 |
农学 | 367篇 |
基础科学 | 516篇 |
438篇 | |
综合类 | 2944篇 |
农作物 | 232篇 |
水产渔业 | 230篇 |
畜牧兽医 | 1729篇 |
园艺 | 430篇 |
植物保护 | 2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242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308篇 |
2012年 | 374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451篇 |
2009年 | 436篇 |
2008年 | 490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秦巴山区,山大沟深,坡耕地比重大,采用地埂植物篱技术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单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993.
棉隆对病原细菌、真菌、根结线虫及杂草均有较高防效,而且作为固体微颗粒剂具有使用简单、安全的特性,被广泛用于作物种植前熏蒸土壤以防治土传病虫害。施用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及pH等)、施药方式、施药季节和施药剂量均会对棉隆的熏蒸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常会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或产生药害问题。该文系统综述土壤熏蒸剂棉隆的使用概况(包括作用机制、适用作物、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施用深度、水分、温度对棉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解决对策(包括改善施药方式、优化土壤环境和活化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棉隆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14-羟基芸苔素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在优化好的ELSD条件(漂移管温度50℃、增益值10、辅助气压力3.5bar)下,采用Eclipse XDB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V/V=25:75)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14-羟基芸苔素甾醇和杂质在10min内能达到基线分离。14-羟基芸苔素甾醇在16.1~513.8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的对数与质量浓度对数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 6,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RSD/%)为1.55,平均回收率为100.76%。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及其它芸苔素甾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汉刺蛾的形态特征及生活规律观察与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汉刺蛾在河北省首次发现.此前尚未见有关汉刺蛾的报道.笔者经过4年多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掌握了汉刺蛾的形态识别特征,摸清了其生活规律及发生为害情况,并经试验探索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模拟Pb、Cd污染土壤培养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在重金属Pb、Cd胁迫下植株不同部位对3种营养元素(N、P、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各组织在Pb胁迫下对N、P的吸收总体上均保持一定的促进作用,对K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Cd胁迫下对N、P有良好的吸收,低浓度Cd促进K的吸收,高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Pb-Cd复合污染胁迫下根茎叶均对N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K的吸收有较强的抑制效应。这表明,紫茎泽兰在重金属Pb、Cd胁迫下可通过大量吸收N、P等元素来有效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这可能也是紫茎泽兰能适应高Pb、Cd胁迫的一种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丁酸己酯为芯材,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交配干扰剂丁酸己酯微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乳化剂700#、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及控释剂正十二烷4个因素对丁酸己酯微囊形成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生物显微镜对微囊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丁酸己酯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速率等指标,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乙基纤维素3.0 g、丁酸己酯3.0 g、乳化剂700#1.5 g、聚乙烯醇2.0 g、乙酸乙酯30 m L和正十二烷2.0 g,以及滴加速率为5 m L/min、转速为1 000 r/min条件下制备的丁酸己酯微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5%和91.9%,外观较完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1.85μm,缓释效果较好(能持续释放35 d以上)。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悬挂丁酸己酯微囊的样区诱捕到绿盲蝽224头,与对照区相比少442头,表明丁酸己酯微囊对绿盲蝽交配具有干扰作用,可明显减少绿盲蝽繁殖的数量。 相似文献
999.
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危害甘肃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病原菌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指导白粉病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对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91个供试菌系中,对Pm1、Pm2、Pm3a、Pm3b、Pm3c、Pm3d、Pm3e、Pm3f、Pm4a、Pm4b、Pm5a、Pm6、Pm7、Pm8、Pm19、Pm33、Pm5+Pm6、Pm4+Pm8、Pm4b+Pm5b和PmEra的毒力频率达到70%以上,已无利用价值;对Pm13、Pm16、Pm21和Pm24的毒性频率在15%以下,尚可利用。选用甘肃省不同毒性谱的单孢堆菌系,对35个甘肃省及国内生产品种(系)进行苗期致病性测定,发现仅有‘绵麦37’具有优异抗病性。供试白粉菌系对‘定西40号’等22个品种(系)的毒性频率达到60%以上,甘肃省及中国生产品种中,苗期抗病品种(系)匮乏。 相似文献
1000.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在土壤和生姜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姜块和茎秆提取液分别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土壤提取液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扫描,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0.5 mg/kg时,二甲戊灵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1%~100%、90%~98%和86%~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3.7%、2.7%~4.2%和3.2%~5.1%;乙氧氟草醚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95%、86%~91%和85%~95%,RSD分别为2.4%~4.4%、3.9%~5.5%和2.3%~4.9%;样品中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二甲戊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在12.5~20.5 d之间,乙氧氟草醚在18.8~25.6 d之间。采用33%二甲戊灵乳油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混剂分别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93 g/hm2和72 g/hm2)和高剂量(有效成分1 039 g/hm2和108 g/hm2)于种植后施药1次,在生姜收获期的姜块中均未检出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残留。研究结果可为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上的合理使用及其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