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8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67篇
  22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25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兰州市肉与肉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以及肉与肉制品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3-2006年,应用国标法对2个定点生猪屠宰场300份生猪胴体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验;采用随机采样法对兰州市不同酒店和超市的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肉100份,熟肉制品1 200份进行了常见致病菌的检验。结果:生猪胴体体表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7.5%和14%;生肉检出致病菌阳性20份,总检出率为20%;熟肉制品检出致病菌阳性39份,阳性率为3.25%。生肉中以猪肉致病菌阳性率最高,为20%。结论:兰州市生猪胴体的卫生质量急需提高,屠宰生产加工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312.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皮细胞、巨细胞肉芽肿。这种特异性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同时也发现间质性肝炎、肾炎、肺炎及心肌纤维萎缩等变化。本研究为阐明该病的肝脏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13.
用微机绘制微喷头喷水量分布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运用GWBasic和SPL绘图语言编写程序,用网格法寻找等值点,追踪绘制成微喷头喷水量的分布曲线,这是微喷头测试过程全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314.
真姬菇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真姬菇的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转速120 r/min,温度25℃,pH值4.0~7.0(一般不需调pH值),接种量为15 ml左右(500 ml锥形瓶,150 ml瓶装量),瓶装量为150 ml(500 ml锥形瓶),发酵终点为培养后7 d。  相似文献   
315.
杜仲对草鱼鱼种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4%杜仲叶粉,0.1%、0.15%杜仲纯粉,饲喂规格为37±3 g的草鱼鱼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考察杜仲对其生长、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经过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1)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粉组、0.15%杜仲纯粉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315%、308%、322%、310%、342%,饲料系数分别为1.10、1.17、1.09、1.11、0.97,其中添加0.15%杜仲纯粉显著提高了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粉组、0.15%杜仲纯粉组的血清SOD活性分别为63.03 μ/mL、88.13 μ/mL、112.2 μ/mL、97.59 μ/mL、112.0 μ/mL;溶菌酶活性分别为9.07 μg/mL、7.83 μg/mL、23.55 μg/mL、19.27 μg/mL、30.44 μg/mL.其中4%杜仲叶粉组、0.15%杜仲纯粉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SOD、溶菌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杜仲具有促进草鱼鱼种生长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6.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秸秆还田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针对寒地水稻,在连续三年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中氮、磷、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均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动态;土壤溶液中磷、钾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使水稻分蘖期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和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磷含量降低,增加了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了蔗糖酶活性,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17.
2016年4月16日-4月19日,我们对焦作市博爱县的鱼类资源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鱼标本19种,隶属于4目7科18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8.42%,其次是鲈形目占总种数的15.79%,鲇形目占总种数的10.53%,合鳃目只有黄鳝一种占总数的5.26%。调查结果显示:博爱县鱼类在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多样化程度较低,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博爱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318.
319.
为揭示麦穗鱼入侵云南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差异现状,实验采集了云南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水系13个样点,及黄河、长江、珠江原产地水系6个样点的麦穗鱼群体共计220尾样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麦穗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2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Cyt b单倍型。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8±0.014和0.005 44±0.001 18。云南四大水系和黄河、长江、珠江水系相比,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河群体单倍型独立,云南各水系单倍型与珠江、长江单倍型混杂,推测云南麦穗鱼主要来源于珠江和长江,这与云南省引种经济鱼类历史一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间具有程度较高的遗传分化,其中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72.60%),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8.62%,水系间为1.22%。结果发现麦穗鱼遗传分化与当前水系的分布格局不吻合。Fu’s Fs中性检验结果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云南四大水系麦穗鱼群体未发生扩张。麦穗鱼进入云南各水系后,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可能来源于多个地区。在后续对麦穗鱼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单倍型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地区群体的交流,减少水系间相互引种。此外,通过开发麦穗鱼资源利用方式来提高麦穗鱼利用率,以控制其群体数量,从而减小其对当地土著物种和渔业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320.
为了解铜在虾夷扇贝鳃和肝胰腺中的累积规律及对抗氧化酶、脂代谢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铜分别对虾夷扇贝暴露0、1、3、6、10及14 d,检测铜在鳃、肝胰腺组织中的累积量及对抗氧化酶SOD、CAT及GPx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72 h胁迫时,高浓度铜对肝胰腺组织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 mg/L胁迫组在鳃中的最高累积出现在第14天(347.55 μg/g),0.05和0.10 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第6天(340.72和 302.30 μg/g),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而肝胰腺组织中,高浓度(0.10 mg/L)组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为第14天(60.88 μg/g),中低浓度(0.025和0.05 mg/L)组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曲线变化关系;鳃组织各抗氧化酶在胁迫期内均被显著性抑制,肝胰腺组织中,除0.05 mg/L胁迫组对GPx酶活性24 h时显著抑制外,0.025和0.05 mg/L胁迫浓度在24 h内均可诱导抗氧化酶显著表达,但随胁迫期的延长逐渐降低,0.10 mg/L胁迫组各酶活性在胁迫期内被显著性抑制;高浓度组(0.10 mg/L)胁迫72 h后,虾夷扇贝肝胰腺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PPARs-γ2、6PGD、G6PD、FAS、L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ACC、CPT1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存在差异表达,但不显著。实验表明,鳃是虾夷扇贝铜的主要蓄积部位,肝胰腺组织对铜的累积不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对高铜胁迫累积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与镉对虾夷扇贝的毒性相比,铜的毒性作用更强,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破坏性更大,并且在高浓度急性胁迫条件下,铜可以促进肝胰腺的脂质合成代谢,诱发脂肪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