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8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黑亮、红壳、白亮三种类型苏丹草进行了穗形态、营养器官的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穗轴长度、二级分枝数、茎节数差异性极显著;穗轴节数、一级分枝数差异性显著;三级分枝数、分蘖数及根冠比极不显著;单株可育小穗数目黑壳类型最多(16475.6粒/穗),白壳最少(5457.7粒/穗),红亮居中(9267.9粒/穗);黑壳类型小穗颖片为黑色,长5-7mm,宽28-3mm;红亮小穗颖片为红色,长5-6.smm,宽2.5-3mm;白亮小穗为淡黄色,长55.6Cm,宽2.52.smm。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类型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苏丹草种子酸溶蛋白谱带数量和活性都存在明显的种内品种和类型间差异。初步认为,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谱可以作为不同类型苏丹草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和大田生产条件下,对苏丹草进行了喷施植物动力2003试验。结果表明,显著促进了温室内苏丹草的生长速度,提高叶绿素含量近1倍。使大田苏丹草种子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苏丹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1是单位面积上的实生苗数及抽穗率,2是一级分枝数,3是单穗种子数,4是种子的落粒性,5是种子的千粒重;其中对种子产量构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一级分枝数,单穗种子数,其次是落粒性和实生苗数,种子千粒重贡献较小,实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行距和施肥方式等栽培技术措施均对苏丹草种子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呼和浩特地区最佳播期为4月下旬,最佳播量为1.5-2.5Kg/亩,最佳行距为30cm,最佳密度为170株/M^2左右;最佳施肥方式为施农家肥为基肥1000kg,尿素追肥10kg,苏丹草种子落粒性较为严重,平均在20%-30%之间,选育落粒性较低的品种是今后苏丹草选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乌拉盖草原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乌拉盖草原湿地植被退化问题,采用植被生态调查方法进行生态损伤评估和植被演替趋势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乌拉盖河截流5年内,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迅速,原生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基本消失,群落高度和盖度迅速降低,原生植被群落重要值显著降低,次生植被群落重要值增加;植物种的数量大量减少,植物多样性严重降低;一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部分荒漠化严重地区还出现超旱生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乌拉盖草原湿地已经从草原湿地植被演替为碱蓬盐化草甸植被和盐漠化裸地.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苏丹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近四十年国内外苏丹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抗性有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近十年来,我国的苏丹草有种和栽培工作进展迅速,新品种不断出现,研究成果显著。主要存在问题是:(1)栽培技术落后;(2)种子生产缺少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3)缺乏有关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苜蓿是一种高蛋白的优良豆科牧草,由于水分不足的影响,会导致苜蓿的体内生理变化和形态学上的变化以及生物产量的下降,甚至会导致死亡。本文就苜蓿的抗旱性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形态学、生产性能、生理学、抗旱评价、提高苜蓿抗旱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苜蓿的抗旱性综合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高峰  贺晓  易津 《草业学报》2013,22(4):327-333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相似文献   
19.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结实类型华北驼绒藜的种子(正常发育型,轻度败育型,高度败育型)为材料,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型华北驼绒藜种子IAA和GA,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呈持续上升趋势,轻度败育型和高度败育型种子IAA和GA3含量在种子发育初期(花后10 d)同时出现明显下降,随后开始上升;ZR含量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单峰曲线,败育型种子的ZR含量要显著低于正常发育型;ABA含量在种子发育前期较低,随着种子的发育呈上升趋势,但3种结实类型种子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在种子发育初期(花后10 d),正常发育型与两种败育类型种子(IAA GA3 ZR)/ABA的比值差异达到最大,说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与华北驼绒藜胚胎败育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种根茎禾草:羊草(Leymus chine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结实期生物量的生殖分配,研究表明:4种不同根茎类型的根茎禾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的优势,生殖分配比例很高,而用于有性生殖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均较小,大约在16%以下;在各种群主要构件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叶片占有较大比例(20% ̄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都很小,基本在2%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