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蜘蛛毒素(ω- ACTX- Hv2a)是最理想研制成为无公害杀虫剂的昆虫毒素肽之一,但由于其 cDNA 至今还未被克隆出来;为了进行后续研究工作,笔者选用人工合成的办法进行基因克隆等工作。化学合成 4 对(A1 - 、A1 + ,A2 - 、A2 + ,H3 - 、H3 + 和 H4 - 、H4 + )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然后,将片段 A1 - 、A1 + 、A2 - 、A2 + 和片段 H3 - 、H3 + 、H4 - 、H4 + 分别混合后退火连接,形成 A 和 H 片段,再将 A 和 H 片段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全基因 Hv2a。经 测序可知,合成的 Hv2a 有 5 个碱基缺失;利用“循环延伸”的方法,经 2 次定点突变后,通过克隆测序证明Hv2a 全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说明这种定点突变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南省的政府及民间两种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由政府管理的4级农技推广系统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出路;而以农民技术协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企业等为载体或主体的民间推广方式,虽因未发育成熟而存在不少问题,但却表现出勃勃生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保留一支精干的3级政府推广队伍、大力发展民间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人们对转基因产品仍持谨慎态度。因此,快速、准确、灵敏的转基因检测手段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至关重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核酸扩增的技术,其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化,且灵敏度高,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转基因等检测行业。介绍了LAMP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联合应用其他技术,及其在转基因作物与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海南西南部芒果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表明,海南西南部3个芒果栽培品种(鸡蛋芒Dashehari、青皮Okrong、白象牙NangKlangwan)树体营养生长需氮量多,其次是钾和钙,果实生长需钾多,其次是氮;不同物候期芒果叶片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芒果品种间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鸡蛋芒果实养分积累模式为单S型,可分为3个阶段;海南西南部鸡蛋芒高产区与低产区叶片养分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养分不足,特别是氮素不足限制了芒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几种作物盆栽模拟氮淋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N的淋失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N是木薯、蕃薯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用5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5×5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了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单株粒重、生育期等9个性状的配合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杂交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对不育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具显著的作用。因而认为,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应包括细胞质基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辐射进行人工引变,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研究表明,辐射引变,常常具有变异性状稳定早,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是作物育种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1983年初,我们利用钴—60Υ射线照射大豆风干种子,并对其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辐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钴—60Υ射线对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在M_2、M_3世代的辐射遗传效应,找出其遗传变异规律,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
转SCK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转SCK水稻及其对照栽培后的各项农艺性状的变化。对轨基因水稻及其对照的生育期、主茎叶数、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水稻植株都在1个或多个农艺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株高均趋向矮化,穗数增加,其它性状变异的方向和幅度并不一致,如转SCK的C162的穗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都明显少于对照;转SCK的R527和M81结实率下降;转SCK的O2428的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转SCK的D62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筛网作为控制基因漂移的物理隔离屏障早已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然而一直缺乏可靠的试验数据供选择。因此,本研究使用筛网作为隔离措施,研究南繁地区转基因玉米基因漂移距离的控制条件,研究期为2 a,分别在2个南繁季节和2个南繁地点进行。结果显示:在基因漂移阈值为0.1%的条件下,250目的筛网在高度高于种植的玉米2.5 m时,可有效地将花粉漂移距离控制在20~30 m,大大缩短了转基因玉米安全监管规定的隔离距离,这对于农用土地越来越少的南繁基地是非常有利的。本研究结果也可适用于南繁地区常规玉米制种过程的基因漂移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