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6篇 |
2篇 | |
综合类 | 106篇 |
农作物 | 87篇 |
畜牧兽医 | 24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海南省地处热带。由于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光温资源优势,每年有大量的水稻材料在南繁区繁育与种植,给稻瘟病菌的变异及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ik等位基因已被广泛地用作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主要抗源。为了解海南稻瘟病菌AvrPik等位基因的变异及多样性,本研究从海南稻作区采集穗茎瘟病样,通过单孢分离获得100株稻瘟病菌株。利用AvrPik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病原菌DNA,所得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从100株菌株中鉴定出AvrPik_A、AvrPik_B、AvrPik_D、AvrPik_E和AvrPik_F共5种等位基因类型。其中AvrPik_D类型最多,出现频率为50.00%;其次为AvrPik_E类型,出现频率为32.08%;第三为AvrPik_B类型,出现频率为8.49%。在AvrPik等位基因核苷酸多样性方面,非信号肽区域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信号肽区域。就群体受到的选择压而言,南繁种植区与常规种植区的稻瘟病菌群体的Ka/Ks值均大于1,分别为2.703 1和1.236 6,表明,无论是南繁区还是常规种植区,AvrPik等位基因均受到了强... 相似文献
83.
84.
为了解高产剑麻的养分累积特性,分析了高产剑麻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高产剑麻干物质在根系、茎和叶片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24%、40%和36%。N、P、K主要积累在叶片和茎中,Ca、Mg和Cl主要积累在叶片中,S、Zn、B和Mo主要积累在茎中。每生产1t高产剑麻叶片对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的吸收量分别为3.20kg、0.34kg、3.26kg、9.36kg、0.81kg、0.80kg、1.43g、7.00g、4.27g、0.04g和67.68g,每收获1t剑麻叶片被带走的N、P2O5、K2O、CaO、MgO、S、Cu、Zn、B、Mo和Cl分别为1.34kg、0.16kg、2.14kg、5.24kg、0.55kg、0.28kg、0.31g、2.49g、1.80g、0.01g和37.01g。 相似文献
85.
由橡胶灵芝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引起的红根病是橡胶树生产上毁灭性病害之一。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作用,以橡胶灵芝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Czk1所产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挥发性活性组分进行毒力测定;检测挥发性混合组分对橡胶灵芝菌细胞的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对橡胶灵芝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抑菌率在15.20%~100%之间,其中,苯甲醛对橡胶灵芝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100%。9种化合物纯品对病菌的毒力测定中,苯甲醛、3,5-二甲氧基苯乙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EC50分别为20.30、30.62、40.96 μg·mL-1。该三种混合组分浓度为25 μg·mL-1,其对橡胶灵芝菌的抑制率为67.00%。经三种混合活性组分处理后的病菌菌丝缠绕成一团,细胞壁变薄,部分膜结构不完整。混合活性组分影响病菌细胞通透性。Czk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具良好的抑菌活性是由这些挥发性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挥发性物质应用前景巨大,可作为化学农药替代品防治橡胶树红根病。 相似文献
87.
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 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 NCBI 数据库中 下载其他锈菌菌株 ITS 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全长 950 bp。 其中 ITS1 长为 224 bp,GC 含量介于 30.36%~31.25%之间;5.8S 长为 153 bp, GC 含量为 37.25%;ITS2 长 483~485 bp, GC 含量介于 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 ITS 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 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 ITS 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 类成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88.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4个不同氮(N)水平对剑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长、叶宽和根粗。施氮处理地上部鲜重、含水量、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有所增加,但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剑麻地上部和根系吸收的肥料N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整株肥料N比例,以示踪法计算为24.2%~32.6%,差减法计算为34.6%~53.1%。不同氮水平下剑麻氮素利用率变化不明显,整株氮素利用率,示踪法计算为20.0%~22.0%,差减法计算为30.0%~35.7%。可见,剑麻吸收的肥料氮低于土壤氮;剑麻的氮素利用率偏低;以示踪法求得的肥料N比例和氮素利用率均低于以差减法求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