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51.
烟草主栽品种对青枯病抗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烟草青枯病Ⅰ型菌系占优势的自然病圃上对13个主栽品种做病情系统观察,属感病型的8个,中感型的1个,中抗型4个;抗、感品种在田间病害始见期和日增长速率有明显差异。用3个菌系对8个品种分别接种鉴定表明,2个感病型品种对3个菌系皆表现感病→高感;但6个中抗型和中感型品种仅对Ⅰ型菌表现中抗→低抗,而对Ⅱ型菌除抗病对照外皆表现中感→高感,对Ⅲ型菌则均表现感病→高感。在12个病区调查8个品种发病情况与菌系分布的关系,抗、感病品种在不同烟区对该病表现有很大的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所在地的菌系分布型有密切关系。占优势的毒性菌系在田间控制着品种的抗、感表现型。  相似文献   
52.
枇杷枝干腐烂病近年来普遍发生 ,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对果农投资收益影响很大。为此 ,于 1999-2 0 0 1年调查了莆田、福清等市几个果园 ,并在江口镇东大村枇杷场进行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情调查枇杷枝干腐烂病发病率为 2 5 %~3 6% ,但造成损失很大 ,因为该病发生在挂果树 ,健株产量 2 5~ 70kg ,而病株产量则为 0~ 2 0kg ,且品质差 ,商品价值低。2 症状观察病斑绝大多数发生在挂果树离地 2 0~70cm的树干处 ,起初病部表皮开裂 ,组织变褐 ,随后病斑向周围及木质部纵深扩展 ,病部树皮呈不规则开裂 ,扒掉裂皮可见病部…  相似文献   
53.
花生疮痂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落花生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是为害花生的重要病害,可为害花生的整个生长期(春花生与秋花生)[1]。1992年首次在广东和江苏部分地方暴发成灾[1-2],1999年起在福建省沿海春花生产区经常大面积流行危害[3],  相似文献   
54.
甘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查明我国南方甘薯主栽品种抗疮痂病的能力,用疮痂菌孢子悬液对16份品种作苗期接种与田间病情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广薯79-15、潮薯1号等8份表现感病-中感;福薯26、广薯88-70等8份表现中抗-高抗;不同抗、感品种在田间表现长短不一的感病期.对6份品种藤蔓不同的部位和株龄的组织结构作显微测量与计数、接种试验以及糖含量测定显示,不同品种皮层组织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的抗、感性;抗病品种藤蔓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和幼嫩组织的腺鳞数目都较少,表现潜育期长,病斑少.且同一品种不同株龄皮层结构差异与感病程度间有密切关系,但其藤蔓糖含量与品种抗性之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55.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的兼抗反应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的兼抗反应测定方树民,陈玉森,魏观如,范建忠(福建福州农业大学植保系350002)甘薯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和蔓割病(Fusariumoxysporumf.sp.batat...  相似文献   
56.
甘薯种质资源对甘薯瘟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甘薯瘟 2个致病型的代表菌株对 259份甘薯品种分菌系接种鉴定 ,结果依据两者间的互作反应归类为 ,1 感病型 :对 2个菌系皆表现中感—高感的品种有180份 ,占69.5% ;2 专化抗病型 :表现高抗Ⅰ型菌 ,中感—高感Ⅱ型菌的品种有59份 ,占22.8%。表现抗—中抗Ⅱ型菌 ,而感—高感Ⅰ型菌的品种有4份 ,占65% ;3 抗病型 :对Ⅰ型菌表现高抗 ,且兼抗—中抗Ⅱ型菌的品种有7份占2.7%。对 2个菌系皆表现抗—中抗的品种有9份,占3.5%。  相似文献   
57.
从红麻茎枯病标本中分离出茎枯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镜检其形态特征,红麻接种茎枯菌后对发病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适温28℃,饱和湿度有利于发病;孢子悬液最适含量为5.5×103个.mL-1以上,其含量愈高发病情况愈严重;病菌主要侵染麻秆,其次叶片,典型病斑梭形,表生黑色绒毛状霉层,分生孢子多为单生,倒棍棒状,3-26个假隔膜;菌丝和孢子皆能直接或从伤口侵入麻秆发病;幼苗10 d内为感病期;嫩叶易感病;不同品种接种后在麻秆上产生的病斑长度和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甘薯瘟田间自然诱发病圃法是目前自然接种类应用最广的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国家甘薯产业体系“薯瘟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基地”代表性好、菌系单一,年度鉴定结果稳定可靠。2010-2012年对572份不同来源的甘薯品种进行抗瘟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除2010年鉴定出高抗( HR)水平的品系外,2011-2012年均未鉴定出高抗品系,抗病至高感材料在3年的连续鉴定中均有出现;其中对照品种新种花连续3年鉴定结果均为高感( HS),金山57在2010-2012的3年中分别表现为中抗( MR)、高感( HS)和感病( S),湘薯75-55在2010-2011年表现为抗病( R),2012年表现为中抗( MR);对照品种鉴定结果相对稳定,说明该病圃作为抗性筛选基地对甘薯后代品系进行抗瘟筛选有益于降低抗病育种的盲目性和年限;同时以3个对照品种在病圃中设置一定的试验区,鉴定后根据其病情数据开展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试验区块中的对照品种发病相对稳定,但不同区块发病略有不同,尚待采取合理措施优化病圃内菌落分布,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9.
花生种质资源抗疮痂病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试的218份花生种质进行疮痂病抗性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圃鉴定,结果表明,对疮痂病反应为感病的种质有矮三棵、印度红、发财生和铁板青等16份,包括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粤油116、泉花10号、汕油523和粤油551等。反应为中感的种质有汕油71、白沙1016、金花1012和鲁花12号等26份。反应为中抗的种质有豫花15号、花育17、淮花8号和粤油9号等61份。表现为抗病的种质有P903-2-40、ICG 1376,干引选1001和美引选41082等20份。对该病反应为中抗以上水平的种质,皆可作为杂交抗病亲本利用,显示出花生种质对疮痂菌侵染反应中蕴藏着丰富的抗源基因。  相似文献   
60.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