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甘21是以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01—216为母本,自交亲和系87—534—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春季种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50—55d(天),叶球圆球形,球高14.8cm,宽14.5cm,中心柱长6.3cm,单球质量1.0—1.5kg,球色绿,不易裂球,品质优,外观美观。每667m^2产量3800—4000kg。适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作早熟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112.
部分蔬菜CMV分离物C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蔬菜作物上的8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得到CP基因全长片段, 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表明, 本研究8个分离物的CP基因均为657个碱基, 可编码218个氨基酸, 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达92.8% ~99.1%; 将它们与GenBank中部分CMV CP基因序列比较, 显示出与CMV亚组Ⅰ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0.7%~98.0%, 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有75.8%~78.1%。因此, 这8个分离物应归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113.
Bt基因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Bt基因分类、杀虫机理及转BT基因植物的研究进程,综述了BT基因在蔬菜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本研究利用北京甘蓝CMV分离物(CMV-BG)全长2b基因,构建了含其正义和反义序列的PVX侵染性载体pVX2bS和pVX2bAS,并进行了它们与PVX侵染性载体间的共侵染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VX2bS和pVX2bAS能侵染本氏烟、SR1、Sam sun NN烟草、Shepody马铃薯和中蔬5号番茄,与pSfinx相比,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延迟效应;pVX2bS和pVX2bAS在22℃/16℃(昼/夜温度)条件下,接种SR1烟草45d仍可检测到重组载体的存在;pVX2bS和pVX2bAS菌液混合接种15d后只能检测到正义或反义一种载体的随机表达,二者交互接种,后接种的一方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15.
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几乎都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的.21世纪初,一些国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开始面市.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甘蓝雄性不育系的研究,90年代末至今,已分别采用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胞质不育系途径配制出一批甘蓝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区、市)级审定,在各地区推广,这些新品种的特点是杂交率达100%,整齐度好,深受生产者和市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6.
几份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特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的特征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不同类型的5份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叶表超微结构观察及蜡粉成分分析发现:突变体叶表面蜡粉严重缺失,其蜡粉量仅约为野生型的30%;野生型叶表蜡粉晶体结构主要为柱状和线状,而突变体主要为颗粒状和短棒状;野生型叶表蜡粉成分主要为烷烃、脂肪酸、醇、醛和酮,而突变体主要缺失成分为烷烃和酮,推测突变体蜡粉合成途径中的烷烃合成途径受阻,从而表现为蜡粉缺失。突变体的叶绿素浸出率和叶片失水率均显著高于其野生型,说明其叶片角质层透性增加。植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1和突变体3与其野生型相比生长相对滞后,生长势稍弱,而突变体2的生长与其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农艺性状及杂种优势的调查结果表明:蜡粉缺失甘蓝叶色亮绿,商品性好,特别是突变体2,不仅球形美观且其蜡粉缺失性状为显性遗传;用纯合显性的突变体2的自交系与普通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球色亮绿、杂种优势明显的优点,实际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7.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均匀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株F1单株和35株BC1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NTSYSpc2.11a分析结果表明:F1植株的遗传背景与亲本甘蓝型油菜更为接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74;而BC1植株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与亲本芥蓝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65之间。在35株BC1植株中,单株14Y1与芥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形态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单株的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芥蓝更相似,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   
118.
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构建了一个甘蓝F1(624×24-5)的DH群体,利用该DH群体重复试验数据建立了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结球甘蓝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开展度没有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外,其余7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数量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中最高的是最大外叶柄长,为90.44%,最大外叶宽次之,为67.22%;外短缩茎长和中心柱长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58.62%和56%;叶球高主基因遗传率最低,为20.30%,其次为最大外叶长和株高,分别为23.32%和31.74%;多基因遗传率中最高的是叶球高度,为49.80%;开展度环境效应方差占总表现型方差的81.35%,受环境影响最大,而外叶柄长的环境效应方差只占总表现型方差的9.56%,受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9.
甘蓝自交系几个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我国各地普遍种植的一种重要蔬菜。国内外大量资料证明,通过杂交育成一代杂种或新品种是提高甘蓝生产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单位自1970年以来开始进行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并与北京市农科院等单位协作先后育成“京丰1号”、“报春”、“秋丰”、“庆丰”、“晚丰”、“双金”、“园春”等7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一代杂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众所周知,亲本品种或自交系配合力的  相似文献   
120.
结球甘蓝自交系抽薹与开花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个甘蓝自交系的抽薹期与开花期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为筛选时耐期抽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对6个结球甘蓝优良自交系的抽薹期和开花期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05521-2和04M9-2的一般配合力均较好,具有作为耐抽薹亲本材料的潜力;抽薹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2.6%和50.04%;开花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2.09%和67.28%,抽薹期和开花期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基因控制,在早世代着手对结球甘蓝的抽薹期和开花期性状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