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27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相关基因RAPD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7个抗孢囊线虫的大豆材料和 10个感孢囊线虫的大豆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 ,获得了 5个与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相关的DNA片段 ,这些RAPD标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可辅助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应用A.brasilense sp7的exoC基因为探针,发现A.faecalis A1501具有与A.brasilense Sp7 exoC基因同源的基因。A.brasilense exoC基因能恢复A.faecalis EPS缺陷型(EPS^-)突变,表明粪产碱菌EPS的产量为exoC基因产物所调控。本工作已获得类似A.brasilense Sp7的exoC-like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及相关性,为大豆品质改良、分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技术,对晋豆23号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利用 WinQTLCart2.0 软件分析了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QTL,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检测QTL;同时,对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3个QTL,其中控制异黄酮含量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J、N、D2和G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脂肪含量的QTL有11个,分别定位在第A1、A2、B2、C2和D2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B2、C2、G和H1染色体的连锁群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异黄酮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部分基因定位结果与其相关性分析是一致的,其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应用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系统地对海南岛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芽孢杆菌的分离收集和Bt菌株的鉴定。从尖峰岭热带雨林区、五指山热带雨林区、吊罗山热带雨林区、霸王岭热带雨林区总共采集了土壤样品1882份,采用醋酸钠培养基结合高温方法分离出芽孢杆菌3924份,鉴定出Bt分离株158份,Bt菌株的分离率和出菌率分别为4.03%和8.40%。结果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雨林区芽孢杆菌及Bt菌株分布对环境和生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海拔900m至1400m的反菌株含量高、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热带沟谷雨林带眈菌株含量最高。显微观察发现,获得的Bt菌株其伴胞晶体有菱形、球形、方形、椭球形、不定性等多种形状。利用SDS-PAGE方法对获得的Bt分离株进行了伴胞晶体进行分析,发现伴胞晶体的分子量有20kD到150kD不等。进一步利用PCR-RFLP技术对Bt分离株进行了cry基因型的分析,初步发现这些Bt菌株含有cry1、cry3、cry4、cry6、cry30、cry40等基因型。我们还利用鳞翅目昆虫小菜蛾和鞘翅目昆虫椰心叶甲进行部分Bt分离株的生物测定,初步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出的Bt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抗虫靶标,对同一靶标昆虫也表现出不同的杀虫活性。整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出海南岛热带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热带地理生境、自然的生物演化系统,使得热带雨林区蕴藏了Bt菌株资源多样化,值得期待挖掘出一些新的菌株和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品种纯度和真伪的DNA分子标记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阐述了品种纯度和真伪的DNA分子标记鉴定的原理,优点及其应用研究概况,认为利用RFLP、RAPD和AFLP等DNA分子标记可通过鉴定种子DNA水平上的差异来鉴定品种纯度和真伪,具有准确可靠、成本较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便于实现鉴定自动化,且可鉴定表型上难于鉴别的品种等优点;已初步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品种纯度和真伪鉴定,有些已实现商业化;本文还认为,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品种纯度和真伪是品种鉴定的发  相似文献   
16.
17.
植物DNA分离   总被引:82,自引:19,他引:82  
本文系统介绍了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植物DNA提取方法。这些方法是在综合了国内外实验室使用的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满足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研究的要求,适合作为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大王岭和大明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土样264份,共分离出597株芽孢杆菌,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检观察,16株分离株观察到伴胞晶体蛋白,初步确定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出菌率为6.06%。在16株肪分离株中,有4株在芽孢形成过程中能产菱形晶体蛋白,其余12株能产圆形和其他形状的晶体蛋白。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16株助分离菌进行了蛋白和基因型的鉴定,结果表明,16株分离株中含有4株crylAc基因,表达约130kD的晶体蛋白,其中含有cry30基因和cry40基因的菌株分别1株和3株,表达大约75kD的晶体蛋白;另外8株戤菌株表达蛋白大小不一,其基因型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分析。生物测定表明,产菱形晶体含有crylAc基因的4株励分离株对鳞翅目小菜夜蛾幼虫有很强的毒杀活性,而其它分离株对小菜夜蛾没有毒杀活性。  相似文献   
19.
表型组学的概念及植物表型组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表型组(phenome)是指某一生物的全部性状特征;表型组学(phenomics)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1996年,衰老研究中心主任Steven A.Garan在滑铁卢大学的一次应邀演讲上首次提出了Phenomics(表型组学)这一概念.1998年,比利时的CropDesign公司一成立即开始着手研发可大规模开发转基因和植物性状评价的高通量的技术平台.2005年,该公司的Christophe等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称之为"性状工厂"(TraitMill)的可大规模自动化分析全生育期植物表型的技术设施.2006年,Niculescu及其同事在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一种新的用于表型组学分析的实验定量研究方法,并称之为PhenoChipping.2008年,澳洲植物表型组学设施(Australian Plant Phenomics Facility)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威特校区建立.2009年4月,第一届国际植物表型组大会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成功举办.本文主要就表型组、表型组学相关概念的定义、研究机构、研究设施、相关文献及植物表型组学的进展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一张含有315个SSR和40个AFLP标记的大豆分子遗传图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基于“锚定SSR标记”作图策略,利用2个F2群体,选用592对SSR引物,对宛煜嵩等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Jinf构建的含有227个SSR标记的图谱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大豆分子遗传图包含315个SSR标记和40个AFLP标记,总图距为1951.7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5.48cM。整合后的遗传连锁图归属20个连锁群对应于大豆20条染色体,连锁群长度范围从40.8cM到184.4cM,标记数范围从11到41个。整合后的图谱新增加了87个SSR标记,其中A2、C1、C2、D1b和G连锁群有较多的标记增加。整合后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中的标记顺序比原图谱与“公共图谱”有更好的线性符合度。本文还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作图群体的配合和不同作图软件的选用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