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该文概述了我国棉花良种繁良理论和技术的演变,重点阐明了育种剩余变异对棉花品种退化的重要影响。论证了连续自交选择以建立优良基础群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自交混繁法”和“三圃制”的对比中,分析新技术的进步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苏棉17号(原名宁杂307)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1996~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和1998~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结铃性强,丰产性好,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43.
苏棉 17号系中早熟型新杂种棉 ,产籽棉 3 373.9~ 3 72 9.9kg/hm2 ,皮棉 14 92 .9~ 15 2 7.0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1.10 %和 10 .6 9%~ 7.2 3%。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44.
我国加入WTO对棉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10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标志着中美就我国加入WTO的谈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加入WTO后,从权利和义务两方面分析,我国棉业发展将会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1 机遇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总体上和长远来看对我国棉业发展是有利的。1.1 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及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入贸后,我国棉花生产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国际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基本上是国际农业经济资源在国际范围内优化配置的结果。最近,我国政府采…  相似文献   
45.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承泓良陆作楣1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利用1.1杂种优势及其度量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产生的杂种一代,在个别性状或综合性状上优于其亲本的现象称之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我国北魏“齐民...  相似文献   
46.
灰色关联度在棉花育种方面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棉花产量是比较复杂的性状,主要受到单位面积铃数、单铃子棉重和衣分率等因素的制约。认识并明确上述性状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47.
在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后的组合无棉毒素棉 海岛棉416D_5代中,无论株形、花形、铃形、经济性状等均有较大变异.1982年7~9月,我们对这个组合植株的棉毒素含量、茸毛数、棉铃体积、叶面积等性状作了遗传分析,说明这些性状的  相似文献   
48.
苏棉16号(太121)是太仓市棉花原种场育成的新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1974年以辽棉3号为母本,(葡萄棉×川简6号)F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采用连续单株选择,分系比较,于1980年将选出的004株系,编号为8004。8004品系参加1981~1982年苏州市品比试验,1983~1984年参加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省区试结果产量超过对照,列第二位。该品系表现结铃性强,成熟期早,产量高,棉絮品级高,为此,从1984年起,将8004品系转入…  相似文献   
49.
我国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我国棉花枯萎病的地理分布、抗病机理和抗病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自1931年首次报道棉花枯萎病,至今已蔓延至全国各棉区。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细胞对寄主的抗性机理具有特殊重要性,PLA的活性高低,在棉花抗生物质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棉花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有认为是数量性状方式,也有认为是质量性状方式。  相似文献   
50.
国外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枯萎病首先于1891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发现,现在除澳大利亚外几乎遍及世界各产棉国。抗病机制是由于物理阻碍或化学抑菌作用所致,或者是两者同时存在的结果,但化学抑菌起着主导作用。一般认为,抗棉花枯萎病性遗传是多基因控制的,或是1个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所控制,或者由2个显性基因和1个抑制基因控制;也有认为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