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567篇
农学   301篇
基础科学   293篇
  224篇
综合类   2034篇
农作物   426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1253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8.8%环庚草醚·苄可湿性粉剂由哈尔滨龙志农资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受黑龙江省农药管理检定站的委托,验证其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6年进行了8.8%环庚草醚·苄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田杂草试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通过小波特征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的可行性,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提取的小麦冠层光谱350~1 300 nm范围内的9个小波特征和传统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变换特征和连续统特征),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反演模型,分别将传统光谱特征(SFs)、小波特征(WFs)及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结合(SFs & WFs)作为模型的输入,对小麦条锈病病情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小波特征与条锈病严重度的相关性比传统光谱特征强;(2)基于小波特征的模型估测精度(R为0.837)优于基于传统光谱特征的模型估测精度(R为0.824);(3)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结合的模型精度最高,R为0.876,RMSE仅为0.096,因而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对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13.
盐分处理对3种杨树离子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意大利杨,群众杨和胡杨分别进行了盐分处理,处理后的第1周发现不同处理对钠Na^+和Cl^-的吸收有显著的影响,意大利杨和群众杨对盐分离子的吸收随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胡杨却不是这样,相对其它两种杨树而言,胡杨较低的盐分吸收很可能是由于其离子选择能力较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4.
总结了2010年平江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对其所包括的翻耕深水灭蛹、二化螟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稻鸭共育、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率为2.14%,防治成本下降17.11元/667m^2,单产增加25.99kg/667m^2,累计增收68万元。  相似文献   
115.
水稻用旱育秧栽培具有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蘗旺盛等生长优势,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省秧田、省种子、省工及增产增收的效果。与常规半旱育秧栽培相比,一般每亩大田可以增产稻谷50公斤左右,增产幅度在10%以上,节省用工1.5工左右,节省秧田60~80%,节省种子20~50%,共可增收节支100元左右。近年来,这项技术深受浙江省的广大农民的欢迎,应用面积迅速扩大,1996年全省应用面积达到250万亩。在早稻上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不仅增产效果显著,而且还可以解决常规育秧法育秧期遇低温发生烂秧,栽后遇低温发生僵苗等问题。早稻旱育秧栽培的关键是设法培育出矮壮秧苗并努力提高成秧率。现将早稻旱育秧培育壮秧的主要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6.
浅谈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的水稻生产和加工现状,并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浙江省稻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两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照品种TN1更感虫的"超感虫性",稻株上的若虫量分别高达371.1和292.5只/丛.在杂交稻汕优63和协优9308上的若虫数量与TN1上的相当,杂交稻的感虫性主要来源于其不育系亲本.在无杀虫剂防治的情况下,感虫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和产量损失率高达22%和78%左右,不育系材料被完全毁灭,表现为虫量越大,千粒重下降幅度越大,产量损失率越高.蜜露量测定表明,恢复系明恢63和9803具有一定的耐虫性.白背飞虱在杂交稻及其亲本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没有显著差异.还对杂交稻抗虫性的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8.
番茄作为设施栽培的重要经济作物,其挥发物质具有抗癌、抗炎、吸引种子传播者等特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等级和消费者的接受度,是衡量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故成为改良番茄品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番茄的香气受到基因型、成熟度、栽培条件和采后贮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番茄脂肪酸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苯丙烷类物质和萜类化合物四种类型的挥发物合成途径已被揭示。近年来,由于育种家们对番茄果实农艺性状的不断追求,番茄的风味品质随着驯化育种的进程在不断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果实品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提升番茄风味品质是番茄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育种技术过程缓慢、复杂且具有物种间的局限性,而代谢工程学具有准确、直接、高效的特点,可以定向地通过外源基因的引入和调控内源基因对番茄香气进行改良,提高改良效率。番茄香气关键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发掘也为代谢工程学提供理论支持。综述了番茄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及影响因素、挥发物合成机制、挥发物代谢合成酶的重要性和代谢工程学香气品质改良措施,并分析了代谢工程学对番茄香气改良的不足,指出了番茄香气改良的未来潜在研究方向,以期为阐...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对中国10种人工林和4种天然林的幼龄材与成熟材及4个树种的人工林木材与天然林木材的构造特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33项材性指标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在统计上表现出差异显著性的为幼龄材比成熟材生长轮宽,管胞列数多,管胞短,直径小,微纤丝角大,密度小,径向干缩小,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径面抗劈力和冲击韧性低等15项,即46%的测试项目差异显著;表明在木材加工和用作结构材时应将幼龄材和成熟材视作两个性质不同的总体来考虑,在培育结构材时应研究如何缩短幼年期或改善幼年期材性。在人工林与天然林木材之间,采取人工林幼龄材性质与天然林幼龄材性质相比,人工林成熟材性质与天然林成熟材性质相比,结果表明,多数性质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只有人工林木材比天然林木材胞壁率小、顺纹抗压强度低、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等4项,即只有12%的很少数测试项目差异显著;表明有可能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培育出与天然林木材性质相近的木材。  相似文献   
120.
基于计量地理学理论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澜沧江云南段区域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等为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地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表现最为剧烈;澜沧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分布具有区域性,表现为上游、下游为中低生态风险区,中游为较高生态风险区;未来15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有向更高等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