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的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 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 获得251个分子标记, 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应用WinQTLCart 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 获得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QTL 5个, 分别位于N3、N8、N10和N13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PA8-1和qPA13分别可解释棕榈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31%和14.47%。获得与硬脂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分别位于N1、N8和N16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ST16可解释硬脂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2%。获得与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OL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73%, qOL13位于N13连锁群的m18e46~m20e25a区间,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7.14%。获得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其中主效QTL qLI8-1位于N8连锁群, 可解释亚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3.25%。获得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效应值均较小, 属微效QTL。获得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 4个, 分别位于N8、N13和N15连锁群, 其中主效QTL qEI8-1、qEI8-2和qEI13分别可解释廿碳烯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0%、10.22%和11.14%。获得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6.74%; 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e46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1.32%。在N8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1e27b附近及N13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8e46附近存在多个主要脂肪酸的主效QTL, 这些标记可用于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2.
顾慧  戚存扣 《作物学报》2008,34(3):376-38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组合I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个组合中的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抗倒对易倒部分显性或完全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2个组合中,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4.71%,而多基因遗传率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平均为10.56%,表明2个组合的抗倒伏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2个组合各群体中,遗传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53.43%,而环境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46.57%,表明环境对油菜抗倒伏性状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3.
张洁夫  戚存扣  浦惠明  陈锋  陈松  陈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2-14893,14895
[目的]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方法]介绍了宁杂1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宁杂11号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3年区试、生产试验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了9.19%,1.04%和12.37%。[结论]宁杂11号适合江苏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株系W-4种子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油菜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了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W-4的T5、T6和T7种子以及非转基因对照Westar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数据显示W-4种子中油酸平均含量为84.61%±1.41%,较对照增加了25.91%,达到极显著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22%±0.56%和3.45%±0.51%,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0.89%和47.00%,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此外,W-4种子中棕榈酸平均含量为3.42%±0.18%,较对照Westar下降18.10%,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87%±0.19%,较对照下降了8.33%,亦达到显著水平;W-4种子中廿碳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54%±0.06%,较对照平均增幅为18.46%,达到极显著水平;W-4平均芥酸含量较对照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表明油菜种子中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种子的脂肪酸合成与积累影响较大,其不仅显著降低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油酸的含量;而且也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促进长链单烯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85.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一、选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的意义农业生产因草害造成的损失约占作物病、虫、草三害总损失的40%以上(李伟格,1984),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油菜田除草约需0.8~1亿个工,...  相似文献   
86.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适合长江中游的江西省及邻近地区推广应用,提出了适合长江中游的宁杂11号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7.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79~2007年28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比江苏省油菜单产高,但随着江苏省油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与江苏省油菜单产之间的差距呈下降趋势.区试参试品种单产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10.53%,增加显著,对照单产年度间变化不大.参试品种间单产水平差距在逐渐减小,参试品种与对照种单产差距也在逐渐减小.参加区试的杂交组合年平均单产较常规品种高,1995~2007年12年来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单产平均增加8.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8.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原名HY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与双低恢复系P10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9.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参试品种的含油率变化不大,而芥酸、硫苷的含量变化较大,品质变化趋势与江苏省油菜品种育种进程密切相关.参加区域试验的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87%,杂交组合平均芥酸含量比常规品种高218.8%,常规品种平均硫苷含量比杂交组合高21.53%.  相似文献   
90.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种质选育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种子含油量达到50%为主攻目标,自1998年以来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含油量起点较高的群体为选择对象,运用种子含油量的正向选择与种皮色泽负向选择相结合的筛选技术,育成了HOC1、HOC2和HOC3等3个种子含油量达到50%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其年度间含油量性状较为稳定,综合性状良好。同时还比较了同一遗传背景下高、低油分品系角果皮与种子油分积累的差异,高含油量品系角果皮具有较强的油份积累与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