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鉴定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弱,研究了单盐与复盐对宁杂15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于秦油10号和宁杂11号;宁杂15号对复盐的耐受性强于对单盐的耐受性,在单盐浓度为1.05%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79%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正常.在复盐浓度为1.4%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85%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也正常生长.因此,宁杂15号耐盐性较强,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2.
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的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了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二因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两个施肥水平间及种植密度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表现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宁杂11号适宜施肥量为22.5 kg/667m2(纯氮量)左右,直播密度宜控制在12 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73.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的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 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 获得251个分子标记, 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应用WinQTLCart 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 获得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QTL 5个, 分别位于N3、N8、N10和N13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PA8-1和qPA13分别可解释棕榈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31%和14.47%。获得与硬脂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分别位于N1、N8和N16连锁群, 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 qST16可解释硬脂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2%。获得与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OL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73%, qOL13位于N13连锁群的m18e46~m20e25a区间,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7.14%。获得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其中主效QTL qLI8-1位于N8连锁群, 可解释亚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3.25%。获得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 3个, 效应值均较小, 属微效QTL。获得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 4个, 分别位于N8、N13和N15连锁群, 其中主效QTL qEI8-1、qEI8-2和qEI13分别可解释廿碳烯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0%、10.22%和11.14%。获得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 2个, 位于N8和N13连锁群, 均为主效QTL, 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6.74%; 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e46区间, 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1.32%。在N8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1e27b附近及N13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8e46附近存在多个主要脂肪酸的主效QTL, 这些标记可用于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4.
顾慧  戚存扣 《作物学报》2008,34(3):376-38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组合I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个组合中的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抗倒对易倒部分显性或完全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2个组合中,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4.71%,而多基因遗传率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平均为10.56%,表明2个组合的抗倒伏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2个组合各群体中,遗传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53.43%,而环境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46.57%,表明环境对油菜抗倒伏性状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75.
张洁夫  戚存扣  浦惠明  陈锋  陈松  陈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2-14893,14895
[目的]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方法]介绍了宁杂1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宁杂11号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3年区试、生产试验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了9.19%,1.04%和12.37%。[结论]宁杂11号适合江苏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株系W-4种子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油菜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了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W-4的T5、T6和T7种子以及非转基因对照Westar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数据显示W-4种子中油酸平均含量为84.61%±1.41%,较对照增加了25.91%,达到极显著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22%±0.56%和3.45%±0.51%,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0.89%和47.00%,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此外,W-4种子中棕榈酸平均含量为3.42%±0.18%,较对照Westar下降18.10%,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87%±0.19%,较对照下降了8.33%,亦达到显著水平;W-4种子中廿碳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54%±0.06%,较对照平均增幅为18.46%,达到极显著水平;W-4平均芥酸含量较对照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表明油菜种子中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种子的脂肪酸合成与积累影响较大,其不仅显著降低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油酸的含量;而且也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促进长链单烯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杂交种纯度快速检测方法,同时结合田间种植鉴定作为对比验证。[结果]筛选出共显性标记引物Na10-E02,建立了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种子利用夜间萌发,碱裂解法快速提取DNA,PCR反应2 h,电泳1.5 h,简化的银染法染色10 min,从获取样品种子到出检测结果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个熟练科技人员每个工作日至少可以完成6×96=576粒种子的检测量。利用这套技术对生产中大面积制种的9个样品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实际纯度结果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4(P0.01)。[结论]表明这套技术可以用于宁杂11号杂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78.
W-4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甘蓝型油菜Westar后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为建立W-4的转基因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应用温度不对称PCR(TAIL-PCR)扩增获得转基因油菜W-4的T-DNA插入位点的左、右旁侧序列.其中右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290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1.27%、A+T含量为68.73%;左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365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2.6%、A+T含量为67.4%,表明该T-DNA整合在富含AT区.序列比对结果发现,该转基因事件中,T-DNA左边界序列完全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仅有1个碱基由G转换成了A.而右边界则缺失了包括RBborder在内的62个碱基.结果表明: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的整合是一次无载体序列的整合.依据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和转基因载体的T-DNA左右边界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TLF/TLR和TRF/TRR,能从W-4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485和405 bp的预期产物,而在其他转基因油菜、非转基因油菜的基因组DNA和空白对照中均无特异性扩增产物,据此建立了W-4的转基因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应用该检测技术可以从含有0.1% W-4基因组DNA的混合样品中扩增出特异产物,检测灵敏度达0.1%.可对W-4的转基因事件进行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79.
油菜抗除草剂性状的遗传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抗草甘膦油菜“Q3”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及恢复系“宁R1”、“宁R3”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油菜对草甘膦的抗性为显性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抗草甘膦基因在F_2和BC_1群体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因此,应用杂交、回交育种方法将CP_4 gox双价基因转育到油菜推广品种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遗传来源不同的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间66个双列组合的单株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1个组合单株籽粒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超高亲优势率为70 24%(30 70%~218 10%)。产量性状中,8个组合千粒重表现超高亲优势(3 57%~20 48%),其中7个组合为低千粒重亲本组合;47个组合单株角果数具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28 02%(0 93%~97 87%);13个组合的每角粒数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11 67%。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超高亲杂种优势明显,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潜力较大;杂交油菜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源自单株角果数的杂种优势,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小。文中讨论了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