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工业用的油料植物脂肪酸及其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植物脂肪酸的工业用途以及工业用途脂肪酸类型和油菜工业用途脂肪酸改良的潜力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2.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43.
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是引起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核盘菌侵染植物细胞早期,可分泌一些细胞壁降解酶, 如不同类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这些酶对病菌在植物组织上的定植起关键作用, 同时酶活性的高低也决定病原菌的毒性或致病性。PG可以激活细胞的防卫反应而与其酶活性无关。为了解PG的信号转导途径, 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核盘菌的PG基因, 将PG的编码区与酵母GAL4的DNA结合功能区融合, 构建到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中; 然后在酵母中构建了油菜cDNA表达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在油菜cDNA表达文库中对与PG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 分离到一个与PG互作的蛋白, 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一个与钙离子结合的结构域, 称为C2结构域(C2-domain), 推测该蛋白是一种钙依赖的膜结合蛋白。该蛋白与拟南芥中一个含C2结构域功能未知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24%。利用半定量PCR分析了核盘菌诱导后该基因在油菜花、茎、叶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克隆到的C2蛋白与其他物种中的C2蛋白比较发现, 与钙离子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很保守。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与无花瓣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无花瓣油菜APL01与正常有花瓣品种M083杂交的BC1F1为基础群体,利用RAPD、SSR和SRAP技术获得251个分子标记,包括219个SRAP、25个SSR和7个RAPD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根据共同的分子标记,建立该图谱与甘蓝型油菜高密度图谱的对应关系。利用WinQTLCart 2.0软件对无花瓣性状进行QTL扫描,获得4个与无花瓣性状相关的QTL,QAP5位于N5连锁群的A0226Bb152~m31e40b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71%;QAP6位于N6连锁群的m25e7~OPY9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2%;QAP8位于N8连锁群的A0226Gb468~m29e20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94%;QAP15位于N15连锁群的m21e4b~A0225Bb201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21.96%。QAP8和QAP15为2个主效QTL,可用于无花瓣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QAP5和QAP6为修饰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45.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花对金黄花有三对基因差异 ,其中白花基因具有上位性作用 ,只需一个白花基因 W存在 ,即可抑制黄花与金黄花性状的表达。因此 ,油菜花色性状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而不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3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白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黄花亲本为 ww Y1 Y1 Y2 Y2 ,金黄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  相似文献   
46.
油菜裂角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不利于机械化收获。近年来关于油菜角果开裂的过程、调控角果开裂的因子以及参与裂角过程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7.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8087 × 8108的P1、P2、F1、B1、B2和F2 等6个世代种子油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组合油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2)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油酸含量主基因遗传力为43.83 %~94.71%,多基因遗传力为0.65 %~30.85 %,表明该组合油酸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3)油酸含量以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比较小.  相似文献   
48.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品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总结了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提出了宁杂11号适合长江上游地区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为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9.
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生的新不育系,经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不育性彻底,双低品质稳定,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