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耐淹品系WR-4中克隆获得Bn ADH3基因,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137 bp。该基因编码379个氨基酸,与甘蓝Bo ADH3基因和拟南芥At ADH3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达到96%和91%。利用定量RT-PCR检测Bn ADH3基因在油菜耐淹系WR-4和不耐淹系WR-24中的表达表明,在淹水处理下该基因表达受到一定的诱导,淹水处理6 h后表达开始上调,说明Bn ADH3基因在油菜耐淹机制中发挥作用;将其转化到模式生物拟南芥中,采用幼苗淹水3 d后去水处理,测定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和根系中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生长4周和6周的拟南芥植株淹水3 d后的表型显示,Bn ADH3的表达可增强拟南芥对淹水胁迫的耐性,处理的T2代转基因幼苗大部分恢复,但野生型幼苗枯死;调查表明,淹水5 d后野生型植株的存活率为26.7%,转基因株系ADH33和ADH44的存活率分别为80.0%和66.7%。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遗传差异较大的2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纯系亲本组合(HSTC14×宁油7号)衍生后代的世代家系群体分析,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家系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油菜千粒重的遗传体系。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HSTC14×宁油7号组合千粒重遗传体系系由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构成,主基因中只有加性效应(d = 0.1062),不存在显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埃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B.napu-carinata,AACC BⅡ,2n=40)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0号(B.napus L.,AACC,2n=38)的杂种F2群体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92I1096、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dola(B. carinata A.,BBCC,2n=34)、宁油10号和92I1096×宁油10号的F2群体SRAP标记进行了筛选.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9,F2群体单株间体细胞染色体数有2n=38、2n=39、2n=40共3种类型.观察的91个单株中,体细胞染色体数2n=40的有8个单株,占8.79%;2n=39的有24个单株,占24.37%;2n=38的有59个单株,占64.83%.说明附加染色体能够在后代中以单体或二体的方式传递.筛选出2个与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连锁的特异SRAP标记,即me19~em51795 和me24~em56350,可用于检测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油菜抗草丁膦性状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草丁膦油菜HCN-19的自交分离选系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恢复系宁R1,宁R3以及油菜品系1003,1072为亲本材料,配制根本交组合,研究油菜的抗草丁膦性状遗传。结果表明,油菜的草丁膦抗性为显性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抗草丁膦的bar基因在F2和BC1群体遵循盂德尔分离规律。因此,应用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方法就可将bar基因导入目标品种。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抗草甘膦基因gox、cp4-EPSPS、aroA及抗草丁膦基因PAT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抗草甘膦油菜Q3、抗草丁膦油菜HCN-19及其后代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Q3及其后代中检测到gox及cp4-EPSPS双价抗草甘膦基因,在HCN-19及其后代中检测到PAT基因特异片段。利用该方法对F1(NA6/HCN-19)纯度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油菜品质改良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油菜育种已转入双低(低芥酸、低硫甙)育种阶段,并育成“2051”、”3108”和“8705”等几个双低品系,通过省区试和大区区试。油菜品质改良育种与品质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双低品种(系)的稳产性还比不上常规品种,这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狭窄、品质性状与嵅啃宰醇涞母合蛳喙匾约巴庠瓷投杂善分植坑跋煊泄亍U庑┛赏ü忧吭咏磺妆狙≡瘛改良育种程序和应用育种新技术来克服,从而提高育成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7.
18.
“宁油 1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应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双低、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1989年春配制“丹阳 312”/“88 2 0 5 1”杂交组合 ,秋播种植F1代 ,开花期套袋隔离 5个自交单株。次年秋播将这 5个单株混合种植 ,产生F2群体 ,开花期分单株自交。收获后室  相似文献   
19.
宁油7号与全紫油菜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自孙逢吉进行芥菜(B.juncea)的叶形、种皮颜色及分枝习性的遗传研究以来,一般对油菜产量性状遗传的研究较多,而对种子品质性状、尤其是芥酸、硫代葡萄糖苷(GLS)等遗传的研究较少.国外在六十年代初开展菜籽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后指出,芥酸含量受胚基因控制,呈加性遗传.控制芥酸含量的基因对数:甘蓝型油菜(B.napus)为两对,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为一对,其中存在5种控制不同芥酸含量的等位基  相似文献   
20.
芸苔属(Brassica)栽培油菜的种间关系已由“禹氏三角”(禹长春1935)所概括,不少学者(Sikka S.M.1941,Frandsen K.G.1947,Olsson G.1953、1955、1960)先后通过基本种的杂交,人工合成为复合种,为油菜的种间杂交育种开辟了新途径。以后对芸苔属植物的研究侧重于细胞遗传、新种合成和新种质的利用(柴田昌英1958,细田友雄1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