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从健康草莓根际中分离出的一株阿斯青霉菌XK-12(Penicilium asturianum),进行了产铁载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其所产铁载体为异肟羟酸型铁载体.并对XK-12产铁载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其发酵液测定了铁载体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阿斯青霉菌XK-12产铁载体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0%NH...  相似文献   
72.
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实时连续监测了大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组分和气体中相关无机物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结合PM2.5的实时数据以及气象资料对监测到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年12月3日至10日上海市崇明县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老烧烤场的灰霾天气监测过程中,二次污染是灰霾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73.
小麦返白系是源于冬小麦矮变1号的自然突变株系,表现为低温诱导的自心叶开始白化的现象,该性状受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共同调控.为了进一步揭示小麦返白系叶片白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返白系、白化转育小麦及对照材料的苗期心叶与展开叶的叶绿体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105个小麦叶绿体基因中,有50个基因在不同小麦材料和组织中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有55个基因的表达在材料间表现出差异.在展开叶与心叶组织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9个,在白化材料与对照材料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3个,在冬小麦与春小麦中国春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6个,差异基因主要包括tRNA、核糖体大小亚基蛋白编码基因,参与光合系统组装和Cytb6f复合体的有关基因,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上述结果揭示叶片发育阶段、白化现象,以及小麦的冬春特性都会调控小麦叶绿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4.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hloroplast 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CpFBA)参与叶绿体(质体)的碳、氮代谢,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并能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产生积极响应.为了深入研究小麦CpFBA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外界逆境的响应模式,以矮变1号、返白系、中国春、西农928、西农2000和晋麦47等六个不同生理特性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在低温、NaCl、PEG模拟干旱和ABA处理下最大叶长和主根根长受到的影响,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小麦幼苗中CpFBA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外界非生物胁迫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的生长,其中低温和ABA处理的抑制最为显著.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CpFBA均有明显的上调表达,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表达模式的改变与品种的生理特性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蝴蝶兰是目前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种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现阶段,蝴蝶兰的种苗繁殖多采用组织培养来进行,但由于受褐变、菌类污染和玻璃化现象三大难题的困扰,尤其是褐变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蝴蝶兰的规模化生产。该研究对蝴蝶兰组培苗褐变现象的实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作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蝴蝶兰种苗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芝麻苗期叶片表面腺毛的显微结构,以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提取腺毛分泌物,并用GC/MS鉴定正常和干旱条件下不同芝麻品种叶片腺毛次生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显示,苗期芝麻叶片表面存在非腺体腺毛、长柄腺毛、短柄腺毛及无柄黏液毛等多种腺毛类型,叶表面气孔属于毛茛型;芝麻叶腺毛分泌物包含多种组分,其中峰面积>2%的组分是主要代谢物,主要由酯类及直链饱和烷烃物质组成,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干旱条件下,分泌物的组分显著改变,抗旱性较强的冀9014有10个组分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这些组分包含三十六烷与三十四烷类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用GC/MS鉴定芝麻叶表面腺毛分泌物是可行的,分泌物组分可以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并能揭示干旱条件对芝麻代谢的影响。可以认为,芝麻腺毛与腺毛分泌物组分在芝麻种质资源鉴定及抗旱种质选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以成熟的中国春小麦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高盐-低pH方法提取叶绿体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小麦叶绿体DNA纯度高(OD260/280=1.89,OD260/230=2.23),适于PCR反应、基因扩增和酶切鉴定等分子操作,为深入研究小麦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为建立小麦叶绿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体系,检测低温胁迫下小麦叶绿体编码基因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叶绿体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以低温敏感型小麦返白系及其对照矮变1号为材料,选取4个在低温条件下两个材料间表达有差异的叶绿体基因petN、trnC、petD和rrn16S,通过亚硫酸盐测序法(BSP-seq)分别测定低温处理后这些基因(TaMET1,TaDRM和TaCMT)启动子的甲基化率,并用qPCR的方法对这4个基因以及预测定位于叶绿体的三个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组总的甲基化水平在低温条件下持续增加,基因间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基因型之间也略有差异。4个基因的表达量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不同,petN的表达对甲基化比较敏感,低温诱导甲基化率增加,基因的表达量则下调,但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率的变化无直接相关性。返白系中三个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在低温条件下都呈上调趋势,但矮变1号中的TaMET1与TaCMT基因表达下调。结果为深入研究低温下小麦叶绿体基因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叶绿体基因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大棚栽培早春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通过国内7个微辣、中辣的早春辣椒品种江蔬7号、通研2号、605、湘研18号、天椒4号、0104、苏椒5号(对照)大棚栽培试验,从植物性状、物候期性状、果实外观、产量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对各品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通研2号和605适合于江苏省北部地区进行早春茬大棚栽培,湘研18号和江蔬7号的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熟性早,属于风味佳、商品性好的品种,适合在本地区作为早熟、优质品种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