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6篇
  38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为探究肥料减施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玉米、大豆单作及二者间作下施以标准肥料750 kg/hm~2和减半肥料375 kg/hm~2,于作物生长期调查田间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在收获期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在施用标准肥料下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8.33%、85.35%和38.71%,而在施用减半肥料下则分别显著增加90.91%、135.73%和33.33%;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单作玉米百株籽粒重显著降低22.45%。与单作大豆相比,在施用标准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49.47%和11.54%,在施用减半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94%、50.51%和17.39%;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百株籽粒重分别显著降低65.02%和65.73%,使间作下大豆的百株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14%和17.39%。与单作相比,间作均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和大豆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还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大豆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虫害发生,但对大豆生产不利,而间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小。建议在田间生产中可将夏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更有利于通过生态学方法控制田间害虫发生和增加作物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22.
江西省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CyHV-2)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省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2015~2017年,从江西省22个区(县、市)的水产养殖(苗种)场采集80批鲫样品,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病原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的监测,扩增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做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80批鲫样品检出CyHV-2型阳性样本6批,阳性检出率为7.5%,江西省存在CyHV-2散在性分布;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江西省监测的所有CyHV-2毒株与YC110907、SY-C1、JS2012、H.Fukuda等CyHV-2病毒株属同一分支。鉴于目前江西省CyHV-2尚未成扩散的趋势,需加强苗种引种检疫,筑牢产业生物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3.
为加强梨园冬季主要病虫防控,简要阐述了梨园主要病虫冬季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举了梨园10种主要病害和31种主要害虫的越冬方式,并提出一系列冬季病虫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4.
白建相  王涓  王龙 《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15-16,54
研究报道2008年河口植胶区橡胶林内出现细足捷蚁,随后2009、2010年发生面积扩大,对人、橡胶树造成伤害;介绍细足捷蚁种类鉴定、形态、生物学习性和防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5.
王龙  王田勇  赫东玉  黄金宝  文辉 《北方水稻》2011,41(6):34-35,43
通过对垦稻11号进行不同插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量级的试验,找出其在我场大田生产上推广繁育的合理栽培方法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垦稻11号的最适宜插秧时间是5月13~23日,插秧规格30 cm×13 cm为宜,每穴3~5苗,施肥量应以处理2为准,N∶P∶K比例为2∶1.05∶0.65。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究日粮硒水平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肌肉生长和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 以酵母硒为硒源, 配制 3 种硒水平的日粮: 缺硒(DSe, 0 mg/kg)、足量硒(ASe, 4.0 mg/kg)、过量硒(ESe, 16.0 mg/kg), 对虹鳟进行 10 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DSe 和 ESe 组虹鳟的增重率、肌纤维直径与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 ASe 组(P<0.05)。 此外, DSe 和 ESe 组虹鳟肌肉中自噬相关基因(Atg4b、Atg12l、LC3B、Atg13、Atg7、Atg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 ASe 组(P<0.05); 并且其自噬标志物肌肉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II (LC3-II)的水平相对于 ASe 组显著升高, 而 P62 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对自噬的上游调节通路蛋白激酶 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TOR)通路进行了检测, 发现日粮硒的缺乏和过量均显著抑制了虹鳟肌肉中 Akt 和 TOR 的磷酸化水平, 降低了 Akt-TOR 通路的活性。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α(AMPKα)的磷酸化分析也表明, DSe 和 ESe 组虹鳟肌肉的 AMPK 活性显著升高。在对虹鳟肌肉氧化状态的分析中也发现 DSe和 ESe组的虹鳟肌肉中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显著增加, 表明其肌肉氧化应激加剧, 这可能是日粮硒影响 Akt-TOR 和 AMPK 通路的一种途径。综上所述, 日粮硒的缺乏和过量通过抑制 Akt-TOR 的活性, 激活 AMPK 通路, 促进了虹鳟肌肉蛋白质的自噬性降解,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硒对鱼类肌肉生长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给樱桃园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2018年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某樱桃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监测,探究樱桃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樱桃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生育前期(发芽、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生育后期(幼果、硬核、成熟期)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浅层土壤(20 cm、40 cm)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而深层土壤(60 cm、80 cm)含水量趋于稳定,即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减小。3)土层间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随土层间距增大而减弱;相邻土层间(20 cm和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2;40 cm土层的含水量变化趋势最能代表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8.
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江苏地区常见的11个水稻品种的株高、产量、结实率、总干物质量以及不同部位N、P含量,分析了水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氮磷积累量、氮磷收获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平均产量为16.85 g pot~(-1),变化幅度为8.28~25.18 g pot~(-1),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泰瑞丰5产量最高。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根茎谷壳,其中苏秀9籽粒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磷素在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籽粒根≈茎叶≈谷壳,籽粒中的磷含量最多的是南粳505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产量与总干物质量、穗粒数、氮磷积累量及氮磷收获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籽粒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高产、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为高效地挖掘植物病害处方数据并辅助精准诊断,以番茄病毒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灰霉病3种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贝叶斯优化LightGBM的番茄病害智能诊断模型,探索作物病害处方数据挖掘及其精准诊断。重点对处方原数据(文本数据标签和One-hot编码等)进行预处理,以基于Wrapper的递归特征消除法进一步提取作物病害处方数据的特征;利用基于LightGBM算法构建番茄病害诊断模型,并与K近邻(KNN)、决策树(D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DBT)、AdaBoost和XGBoost常见机器学习模型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基于LightGBM模型的Android手机端植物医生病害诊断APP。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优化的LightGBM模型综合诊断准确率可达到89.11%,比其他7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准确率平均高3.65个百分点;同时特征选择后的LightGBM模型在保证模型准确率的基础上降低了前期数据收集难度,模型综合准确率提高至89.34%,其中番茄病毒病的诊断精确度和F1值均达到96%以上,运行时间减少了47.73%;最后通过番茄叶霉病和番茄早疫病两种病害对本文模型进行了泛化能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实用性。基于LightGBM模型设计的APP可以实现用户人群友好的交互式可视化且满足实际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30.
全膜垄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含水率、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均能提高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特别是对0~2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A1、A2、A3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27.93%、19.23%、34.93%和25.12%、26.94%、57.00%;全膜垄作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0~6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以0~10 cm土层酶活性最高,随马铃薯生育期推进,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同时,全膜垄作均能增加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A3处理A1处理A2处理CK,其中A3处理比A1处理增加5.53%,比A2处理增加14.23%;A1、A2、A3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75.77%、66.56%、53.88%;与CK相比,全膜垄作不仅提高了马铃薯产量,而且降低马铃薯烂薯率和青薯率,其中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