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针对被我国大陆列为禁止入境的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椰心叶甲在广东和海南的危害情况,探讨了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的可行性,指出常规防治方法局限性较大,而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则具有操作简单易行且适于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应用等特点,同时介绍了该防治方法的防治药剂和控释药袋、技术操作要点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2.
萘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相似文献   
113.
芳基丁二炔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光活化杀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钯催化偶联-消去反应合成了芳基端炔,随后通过Glaser反应合成了7个对称性芳基丁二炔,并就各化合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白纹伊蚊表现出光活化杀虫活性. 1,4-二噻吩-2-基丁二炔的活性最高,供试最低质量浓度下(1 μg/mL)死亡率为100%. 而6个取代苯基丁二炔在100 μg/mL下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但在1和10 μg/mL下几乎无活性. 化合物的芳基中,噻吩环比苯环具有更高的活性,而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延长,活性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对氟虫腈结构进行衍生改造,寻找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活性化合物,为新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方法】运用中间体衍生化策略,以氟虫腈为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6个新型芳基吡唑脲类化合物(2a~2f),MS、~1H NMR和~(13)C NMR分析确认化合物2a~2f的结构;采用浸叶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目标化合物对昆虫中枢嗅觉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式。【结果】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2a毒力最大,12 h LC_(50)值为6.17μg·mL~(–1);电生理数据显示,化合物2b、2d、2e、2f对神经元的作用方式不同于母体化合物,呈现出神经元膜电位短暂去极化,继而膜电位逐渐超级化,并伴随自发电活动被抑制。【结论】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上引入酰胺脲键,是改变农药对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方式的潜在策略,对新农药创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5.
QuEChERS-GC-MS法检测当归中9种除草剂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当归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阿特拉津、异恶草酮、乙草胺、扑草净、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丁草胺、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9种除草剂残留分析采用Qu ECh 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影响提取和净化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0.01~5.00 mg·L~(–1)的范围内,各除草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量分别为0.01和0.10 mg·kg~(–1)的水平下,9种除草剂在当归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58%~96.3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1.73%,各除草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52~6.60μg·kg~(–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能够用于实际当归样品中多种除草剂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16.
以光活化菊酯农药新理念为指导,设计合成了氯丙炔菊酯的二炔衍生物(JZB),并以胺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氯丙炔菊酯为对照药剂,采用MTT法、Giemsa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JZB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SL)细胞的光活化毒力和毒性机制。结果表明,500μg/mL处理SL细胞后24h,氯丙炔菊酯及JZ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89.79%和92.95%,而胺菊酯、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抑制率均低于21%;氯丙炔菊酯及JZB对SL细胞形态影响明显,50μg/mL处理后24h,细胞密度降低,90%以上的细胞收缩变圆,无法正常贴壁,而500μg/mL溴氰菊酯处理后24h,70%以上细胞贴壁状态良好;经50μg/mL氯丙炔菊酯及JZB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5.43%和45.55%,活性氧较对照分别升高212.09%和311.60%。  相似文献   
117.
显脉香茶菜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柱层析、波谱分析等方法研究显脉香茶菜甲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并分离和鉴定显脉香茶菜的抑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显脉香茶菜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疫霉菌和荔枝霜疫霉菌抑制作用最强且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萃取物中,包括毛栲利素、溪黄草甲素、冬凌草甲素、nodosin、表诺多星醇和延命草素等,在20μg/mL浓度下对黄瓜疫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4.61%、42.73%、75.50%、59.84%、51.11%和24.13%;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9.52%、19.45%、76.81%、10.29%、2.63%和7.09%,以冬凌草甲素抑菌作用最为显著。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冬凌草甲素会导致病原菌菌丝体过度分支。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α-三联噻吩(α-T)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Rhodamine123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α-T处理SL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并通过PI染色和FCM,测定α-T处理SL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光活化后的α-T处理SL细胞24 h后,0.0625 μg•mL-1浓度和0.1250 μg•mL-1浓度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幅度不大,而0.5000 μg•mL-1浓度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48 h后高浓度处理组(1.0000 μg•mL-1)导致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去极化;处理24 h后,低浓度(0.0625 μg•mL-1)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S期,而高于此浓度的光照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G2/M期,48 h后,浓度≤0.1250 μg•mL-1的光照处理细胞被阻滞于G2/M期,而浓度>0.1250 μg•mL-1的光照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S期。【结论】SL细胞经α-T处理后,细胞处于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中。当细胞本身不能扭转ROS造成的氧化损伤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周期时相即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着细胞的受损程度和细胞的死亡途径。  相似文献   
119.
瑞香狼毒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粉蝶 (PierisrapaeL .) 5龄幼虫为试虫 ,进行生物活性跟踪 ;采用浸提、萃取、层析等多种方法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L .)根中分离出 3种活性成分单体 ,并通过物质结构的四大谱 (IR ,UV ,NMR ,MS)鉴定 ,它们分别为伞形花内酯、瑞香亭和狼毒色原酮  相似文献   
120.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综述了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情况,阐述了利用生物传感器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