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颖  王恒明  徐小万  徐晓美  黄智文 《园艺学报》2017,44(Z2):2691-2692
 辣椒‘粤红3号’株高92 cm,开展度68 cm。中晚熟,秋季播种至始收78 d左右,第1朵花着生节位10节。青熟果绿色,羊角形,无棱沟,果长19.5 cm,宽1.8 cm,果肉厚0.24 cm,单果质量26 g,红熟果大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面光滑,果条直,硬度好,耐贮运,辣味浓,品质佳。平均产量37.57 t ? hm-2。  相似文献   
12.
‘粤椒8号’为杂交一代早熟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70cm,始花节位9节。果实粗牛角形,单果质量106 g,长15 cm,宽5.46 cm;果皮绿色,光滑有光泽;肉厚0.31 cm,味微辣,品质优良。耐贮运,抗疫病、细菌性叶斑病,耐病毒病,早期产量高,平均产量35.26 t·hm-2。  相似文献   
13.
‘汇丰3号’辣椒是中早熟优质杂交一代新品种, 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成熟果大红色。果长 17.0~18.1cm,果宽 2.83~2.94cm,肉厚0.32~0.37cm,单果质量42.3~44.7g,单株产量 0.42~0.59kg。商品性好,耐贮运,品质佳。田间表现中抗病毒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强。适合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高温多湿胁迫下辣椒DNA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辣椒耐高温多湿自交系597和热湿敏感自交系590在苗期高温多湿胁迫前后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探讨DNA甲基化在辣椒高温多湿胁迫反应中的作用。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DNA甲基化变化情况。MSAP分析结果显示,辣椒基因组中约有64.80%~75.89%的CCGG位点发生了胞嘧啶甲基化;高温多湿胁迫4d后,耐高温多湿材料597总体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均有所下降,但是热湿敏感材料590总体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均有所上升;甲基化水平及状态变化存在品种差异。由此推测,DNA去甲基化是植物耐高温多湿机制的一部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不同地区采集的辣椒疫病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广东、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辣椒疫霉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发现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在菌落形态、孢子囊的数量、生长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对分离到的7个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的辣椒疫霉菌P1是2号生理小种,而来源于山西和内蒙古的6株辣椒疫霉菌P2~P7都是3号生理小种。目前,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并没有关于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任何报道,确定了这2个地区的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辣椒种质材料的疫病抗性水平及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便为建立辣椒核心种质库和 辣椒抗疫病育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辣椒疫病灌根接种法鉴定了 96 份辣椒种质材料的疫病抗 性水平,并利用全基因组筛选出的 20 个 SSR 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 96 份辣椒种质 材料中,免疫材料仅 1 份,高抗材料有 6 份,抗病材料有 24 份,感病和高感材料 分别有 53 份和 12 份,与田间 表现基本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 个 SSR 分子标记共检测出 79 个等位基因位点,每个标记检测到 的等位基因数为 2~9 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 3.95 个;Shannon 信息指数在 0.2992~1.9893 之间,平均值为 0.9513, 表明所选用的 20 个 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较高;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在 0.1614~0.8440 之间,平均值为 0.5259, 表明材料间遗传多样性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 0.37 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 3 个大类群,分别包含 3、14、79 份材料,另外还有 8 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接近为 0。【结论】改良后的辣椒疫病灌根接种法适用于辣 椒疫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且更简便。筛选出的 20 个 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辣 椒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96 份辣椒种质材料来源丰富,但存在同质材料,在种质保存时可以适当舍弃部 分材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学模型的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辣椒不同品种芽期耐高温多湿特性,筛选耐高温多湿指标,建立可靠的辣椒耐高温多湿数学评价模型,以10个辣椒材料为试验材料,对其在高温多湿胁迫等13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高温多湿系数和种子干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指标作为衡量耐高温多湿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0个辣椒材料按耐高温多湿性强弱划分为4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评价数学模型,D=(-141.548-0.071X2+5.580X7+4.195X13-1.363X14-3.432X15)×10-3 (R2=0.999 36),估计精度大于97.39%,并筛选到5个耐高温多湿性芽期鉴定指标,分别是电解质外渗率、苗干重、平均发芽天数、发芽值和日平均发芽率,在相同逆境下可用这5个指标进行芽期辣椒材料快速鉴定和预测。该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大规模耐高温多湿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感病品种‘B80’为材料并通过RT-qPCR技术,针对黄瓜全基因组54个CsWRKYs基因,在瓜类疫霉菌侵染后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并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对受瓜类疫霉菌诱导(或抑制)基因进行表达检测,分析其可能参与的抗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表明:15个CsWRKYs基因(CsWRKY3、11、13、21、22、23、26、31、34、41、44、46、48、52和56)受瓜类疫霉菌诱导上调表达,仅CsWRKY6受瓜类疫霉菌抑制下调表达。在SA和MeJA处理下,7个CsWRKYs基因(CsWRKY26、34、41、46、48、52和56)受SA诱导,CsWRKY44同时受SA和MeJA诱导,CsWRKY6受MeJA抑制下调表达,推测 7个基因(CsWRKY26、34、41、46、48、52和56)可能通过SA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对病原菌的响应;CsWRKY6可能通过JA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植物防御反应过程;CsWRKY44则可能同时参与SA和JA介导的抗病相关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体不育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和CM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概述近年来恢复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取得的进展。研究指出,精细定位NMS基因,明确候选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是辣椒NMS研究的重点,既能为探明辣椒NMS机理奠定基础又可为育种提供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而CMS相较于NMS更为复杂,表现在遗传机制多样且更易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从对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到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并探明CMS分子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金田8号’辣椒为早中熟品种。株高75 cm,开展度61 cm,分枝能力强,第一朵花着生节位为10节。结果多,果实粗牛角形,微皱。果皮绿色,有光泽。果长14.2 cm,宽4.5 cm,平均单果质量60.4 g。果肉厚0.3 cm,微辣,维生素C含量为0.87 mg·g-1。田间发病情况调查,高抗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平均产量40.02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