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育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F1核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2.
植物抗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静  刘青青  徐明良 《作物学报》2012,38(5):761-772
植物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害。已报道的植物抗病毒基因主要在抑制病毒增殖和阻止病毒扩散中起作用。病毒的复制涉及自身的编码蛋白及其与寄主蛋白间的互作, 参与病毒复制的寄主蛋白很多, 如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和eIF4G, 植物的内膜系统等, 相关蛋白的功能丧失或构型改变可阻滞病毒的复制;此外, 植物细胞内的硫氧还蛋白可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 进而阻断病毒的增殖。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包括胞间移动和长距离迁移, 植物抗病蛋白(R蛋白)通过识别病毒的无毒因子(Avr)促发防御反应, 诱导过敏性坏死, 限制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编码这类抗病蛋白的基因主要为TIR-NBS-LRR和CC-NBS-LRR。病毒的长距离迁移涉及的因素很多, 目前仅发现韧皮部的RTM蛋白可能以多聚蛋白的形式抵制病毒的长距离移动。另外, RNA沉默也是植物抵制病毒侵染的免疫反应机制。本文旨在综述植物的各种抗病毒机制和相关的抗病基因, 并探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 TILLING)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在抗病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玉米对黄曲霉菌抗性的遗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杂种F1进行自交, 获得P1、 P2、 F1、 F’1、 F2、 F’26个家系。 对6个家系的种子用黄曲霉菌 (Aspergillus f lavus Link)接种。 根据种子的感病程度, 对抗性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玉米对 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主要受2n核遗传体系控制, 细胞质对抗性的遗传也有影响, 但3n胚乳 对  相似文献   
24.
水稻籽粒酚反应基因的QTL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粳交组合(Balilla/Nanjing 11)的DH群体及其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对籽粒酚反应基因进行初步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加性效应和2对上位性效应的QTLs,其中qPH4-3的贡献率为47.48%,表现出主效基因的特点。然后结合Balilla/南京11//Balilla的BC1群体对qPH4-3进行进一步定位,最终将其定位于4号染色体分子标记RM5611与F17之间,物理距离为534kb,其中RM348标记与qPH4-3表现为共分离。  相似文献   
25.
以玉米 T、S、C群及新选育的 Y -1不育系为材料 ,用这 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 DNA,经 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 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 ,结果表明 :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 ,持有明显的多态性 ,Y -1型杂交带与 T、 S群区别明显 ,与 C群有少量差异。这为从遗传组成上区分不育胞质类群和 Y -1型不育系的归群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6.
水稻糯性突变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籼、粳两个糯性突变品种与原亲本品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糯性突变后除了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外,淀粉的糊化温度变高、胶稠度增大、RVA谱(rapid viscosity analyzer)参数下降。RVA谱参数降低的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消减值>回复值>冷胶粘度>热浆粘度>最高粘度>崩解值,表明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Wx位点对淀粉糊化特性和粘滞性是有影响的,存在多效性。同时,两个糯稻品种之间的RVA谱差异较大,其中崩解值和最高粘度差值均大于糯性突变对它们的影响,说明除直链淀粉外,支链淀粉也影响淀粉的理化特性。对Wx位点鉴定的结果显示扬辐糯4号wx基因第一内含子剪切位点+1位的碱基由原品种的G突变成了T,扬糯2号与其原品种相同(均为T);两个糯稻突变品种wx基因前导区的(CT)n微卫星重复序列与原品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7.
以2组核背景相同珠玉米案种,不育杂种和恢复杂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鉴定育性。同时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二核早期和散粉前花药中的脂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  相似文献   
28.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与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抗玉米丝黑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春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主效QTL,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成功地把抗病基因区段导入到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中,获得一批抗病自交系。利用这些抗病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使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0.
玉米丝黑穗病带菌现象的发现与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多年观察研究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发现存在带菌植株现象。采用干旱处理,研究侵染率与发病率差异、特异引物PCR检测等多方面验证,明确提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