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7篇
  20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滴灌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滴灌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12—2013年、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伊宁县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运用Logistic方程模拟,研究3 000(处理A),3 750(处理B),4 500(处理C)m3/hm2三个滴灌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试验冬小麦不同处理平均千粒重分别为48.35,50.27,52.17 g,不同年份不同处理灌浆各阶段持续时间均为缓增期(T3) > 速增期(T2) > 渐增期(T1),其平均速率分别为1.25,1.92,0.54 mg/d,各阶段平均干物质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2.68%,60.90%,26.43%。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灌浆持续时间延长3~7 d不等,平均灌浆速率减小2.88%~16.79%。3个处理中,处理B具有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1.21 mg/d,较处理A仅降低了3.41%,较处理C增加了12.25%,适当延长了灌浆时间,但又不致贪青晚熟,较处理C节水750 m3/hm2,可作为大田生产参考。将灌浆参数与粒重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多数参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尤其是速增期与缓增期的持续时间以及它们期间的灌浆速率都与粒重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不同施氮水平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适宜的施氮量。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 kg/hm2 (N0)、104 kg/hm2(N1)、173 kg/hm2 (N2)和242 kg/hm2 (N3)4 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LAI 于灌浆期前呈N3>N2>N1>N0,之后为N2>N3>N1>N0;各处理单株干物重变化均为快增、缓增、略降,N2处理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0)较N1、N3处理提前1.42 天和2.75 天,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增加了21.74%和12.00%,且N2处理向籽粒干物质分配显著高于N1、N3处理(P<0.05);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为8455.69 kg/hm2,较N0、N1、N3处理分别高出32.82%、12.64%、5.1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NPP)随着施氮量的增多而降低,N1处理较N2、N3处理NAE提高了16.64%和110.08%,NPP提高了37.58%和128.02%。综合分析,建议北疆滴灌冬小麦灌水定额为3750 m3/hm2时,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04~173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53.
为揭示连续定点不同氮用量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阿拉尔连续3年定点设置6个氮处理: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hm2(N4)、450kg/hm2(N5),研究了连续3年定点施氮对0~60 cm土层三大菌群数量及结构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连续定点施氮可分别提高0~60 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在N3处理达到峰值,其数量变化均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0~40 cm细菌占其总数的71.92%~79.65%,0~40 cm放线菌占其总数的77.21%~92.06%);真菌数量在N4处理达到峰值,其数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0~20 cm真菌占其总数的35.62%~65.84%)。随...  相似文献   
54.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田间小区下研究不同钾水平对棉花前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田钾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土壤速效钾浓度,k1(99.77 mg/kg)、k2(110.90 mg/kg)、k3(123.48 mg/kg)、k4(140.13 mg/kg)、k5(154.43 mg/kg)、k6(165.77 mg/kg)。于棉花子叶期选择10株测定干物重和全钾含量,苗期和蕾期分别选择10株和5株棉花测定干物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全钾含量。结果 棉花株高和茎粗在苗期的范围分别为5.10~6.37 cm和2.43~3.01 mm,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增加,而苗期至蕾期的单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在0.63和0.12 mm/d。k6处理的棉株干物重、果枝数、现蕾数、棉花叶面积及叶面积单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k1。在苗期和蕾期,不同土壤钾水平处理间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棉株全钾含量和主茎叶钾含量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土壤速效钾水平在100~160 mg/kg时,对棉株前期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但高钾(>150 mg/kg)水平处理能够增加棉株叶面积和果枝数以保障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56.
依据新疆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旱作农业降水的利用状况。旱作农业1mm降水生产粮食只有3.0-6.0kg/hm^2,降水潜力敢只发挥了45%左右,表明了水前景广阔,从而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要走农业工程措施和农艺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7.
沼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施用沼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良好微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增强作物抗冻、抗旱能力,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时间沼液浸种、不同浓度沼液叶面喷施、沼液和化肥追施等农艺措施组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和追施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其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是浸种>追肥>喷施.其中沼液浸棉种8 h、1 hm2追施150 kg尿素和15 t沼液对促进棉花产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翻耕、免耕不同条件下夏大豆的生育进程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播种条件下,翻耕不仅能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比免耕平均增产5.55%,而且能缩短夏大豆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59.
鲜食玉米是指乳熟期的玉米果穗,除去苞叶及穗柄,蒸煮至熟即可食用的玉米。鲜食玉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0.
在杏棉间作条件下,研究了棉花不同田间配置对复合系统生态因子及棉花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冠层温度日均值变幅为24.49℃~35.19℃,并呈现出C>B>A的变化规律(A代表行数12行、株距12 cm、间距1.15 m的配置;B代表行数10行、株距10 cm、间距1.45m的配置;C代表行数8行、株距8 cm、间距1.85 m的配置),棉花冠层湿度则呈现出C>A>B的变化规律.在棉花见花期之前,20 cm处土壤温度一直以A处理最大,其次为B处理,见花期之后各处理间无差异.在棉花灌头水前,各处理2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呈B>A>C的规律,40 cm处则差异不明显;灌头水之后,各处理40cm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并呈现B>C>A的规律.全生育期各处理Pn呈现C>B>A的变化规律,与棉花冠层温度呈正相关,但与SPAD值不呈线性关系.皮棉产量以B处理最高,比A、C处理分别高4.69%、19.96%.在整个生育期,尽管果树遮阴影响,但杏棉复合系统内的温度条件都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棉花冠层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影响棉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