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科学绿化、草原保护修复等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陕西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造林绿化空间确定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在拟定造林绿化空间范围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估,提出规划统筹造林绿化空间应避让的各类安全底线并与相关专项规划做好衔接等优化造林绿化空间确定过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烤烟品种9808是采用87-414为母本、NC55为父本,以常规育种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经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田间生长整齐,生长势强,主要遗传性状稳定,抗旱性较强。抗黑胫病,中抗PVY、赤星病、青枯病,中感TMV、CMV和根结线虫病。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品种NC89,原烟外观质量略好于对照种NC89,原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与对照种NC89相当。因此9808是一个品质、抗旱性、抗病性和经济效能等主要性状协调兼顾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土壤中Cu、Pb胁迫对东方山羊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山羊豆为材料,采用盆栽进行胁迫试验,研究5种浓度的Cu、Pb胁迫下东方山羊豆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2种金属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在胁迫第7天,胁迫浓度达480 mg·kg^(-1)时,东方山羊豆芽长、根长、叶鲜重、根鲜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在Pb胁迫第15天,根长在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与CK相比降低23.60%。而东方山羊豆的脯氨酸、过氧化物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Pb浓度小于480 mg·kg^(-1),随着Pb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东方山羊豆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而在Cu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Pb胁迫下,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u浓度低于480 mg·kg^(-1)时,东方山羊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CK。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Pb胁迫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CK相比,在处理浓度为600 mg·kg^(-1)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8.35%。Cu胁迫浓度在240 mg·kg^(-1)时,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600 mg·kg^(-1)时,并在此时达到最大值,而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在重金属Cu和Pb的胁迫下,东方山羊豆表现出一定的耐受力和富集重金属铜和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对照组(CK)、添加5%苹果渣(5%AP)、添加10%苹果渣(10%AP)、添加15%苹果渣(15%AP)以及添加20%苹果渣(20%AP)共5个处理,分别在贮藏后的第1、3、5、10、30和45d后开封,测定青贮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产生较多乳酸,pH逐渐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丁酸产生较少或未产生;青贮料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原料,且随苹果渣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在青贮前后变化较小,添加苹果渣显著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5.
以实验室前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育系BSA-Seq分析为背景,为探究茉莉酸类对其育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PCR法,成功从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克隆了一个全长1 047 bp,功能为控制茉莉酸O-甲基转移酶合成的基因,命名为MsJMT。分析表达模式后发现,该基因编码氨基酸348个,编码蛋白为不稳定非分泌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为核质表达。构建基因进化树后,验证其氨基酸序列与5种豆科植物相似度达99%以上。利用qPCR技术分析其对紫花苜蓿花苞育性的时空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不育系全时期表达量比保持系高且在Ⅲ时期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茉莉酸含量测定结果则相反,为不育系全时期低于保持系,且保持系Ⅲ时期含量最高。利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Ⅲ时期花苞,结果为在0.5 mmol·L-1,1 mmol·L-1水平下花药提前开裂。研究结果表明MsJMT可能通过茉莉酸通路影响紫花苜蓿育性。  相似文献   
76.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备受关注。为明确诱抗剂烯丙苯噻唑与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研制了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配方并检测了理化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缓释效果,并测定了温室条件下烯丙苯噻唑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以及颗粒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颗粒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释放动态结果显示: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在V甲醇:V水=30:70的混合溶液中释放4 h后,累积释放率(质量分数)即达到峰值33%,且随后趋于稳定;而诱抗剂烯丙苯噻唑则在7 d后累积释放率方达到最高峰值;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可实现药剂对作物苗期病害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协同作用。安全性试验显示,16%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制剂用量不高于150 g/m2时对水稻幼苗安全。人工接菌条件下,试验剂量的烯丙苯噻唑可诱导水稻幼苗产生稳定的抗稻瘟病和纹枯病效果。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颗粒剂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制剂用量150 g/m2剂量下最佳,分别为64.79%和68.32%,实现了1次用药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诱抗剂与杀菌剂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缓释颗粒剂的田间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率、根系面积比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通奶草(Euphorbia hypericifolia)根系固土效果影响及根土间作用机理,为矿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取,土壤含水率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边坡野生紫花苜蓿、通奶草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根系拉伸试验,确定根系抗拉特性。开展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确定2种植物根系最适宜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开展根土复合体剪切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固土效率根系面积比。[结果](1)2种植物根系抗拉力随根径呈幂函数增加,抗拉强度随根径呈幂函数减小。(2)素土和2种根土复合体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呈减小趋势;(3)紫花苜蓿根系、通奶草根系在含水率分别为25%和21%时,固土效果最佳。(4)在最优含水率下,紫花苜蓿、通奶草根系面积比分别为0.04%和0.08%时,固土效果最佳。[结论]通奶草根系的形态学效应和力学效应使其成为较紫花苜蓿根系具有更佳固土效果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78.
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远洋渔业项目,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和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主要渔获组成,厘清关键鱼种的渔场重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研究渔场的形成机制及指导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2016—2017年北太平洋灯光围网渔业渔获数据及海表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Chl-a)等环境因子,通过广义可加模型等分析渔获量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渔场重心整体上在渔汛初期向东北方向偏移,8—9月后期往西南折返。研究发现日本鲭渔场集中在148°E—154°E、40°N—42°N,远东拟沙丁鱼渔场集中在149°E—153°E、40°N—42°N,巴特柔鱼渔场集中在150°E—154°E、40°N—42°N,秋刀鱼渔场集中在150°E—153°E、41°N—42°N;2016—2017年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最适SST介于13~20.18℃,最适Chl-a介于0.1~0.8 mg·m~(-3);远东拟沙丁鱼CPUE最适SST介于12~19.1℃,最适Chl-a介于0.3~0.88 mg·m~(-3);巴特柔鱼CPUE最适SST介于14~22℃,最适Chl-a介于0.2~1.1 mg·m~(-3);秋刀鱼CPUE最适SST介于14~21℃,最适Chl-a介于0.24~0.98 mg·m~(-3)。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为原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生长发育和花粉的发育成熟,不育系MS-GN1A花蕾发育各个时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亏缺现象,而作为膜质过氧化指标的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则高于其同型保持系MS-GN1B。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