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0篇
  17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保护乳腺组织的防御因子之一,在机体抵抗乳腺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 SSCP技术和测序的方法对宁夏农垦303头中国荷斯坦牛的LF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LF基因g.4388G>C位点突变对日产奶量、测定日乳脂率、测定日乳蛋白率及体细胞评分4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LF基因g.4388G>C突变位点与日产奶量、乳脂率和体细胞评分值存在显著关联(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GC基因型个体的体细胞评分(SCS)值极显著低于GG和CC基因型个体(P<0.01),因此,可尝试将GC基因型作为乳腺炎抗性的优良基因型应用于奶牛育种中。  相似文献   
72.
新型杀菌剂苯菌酮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淋溶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规律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也是农药登记的必备数据。建立了土壤中苯菌酮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并通过土壤薄层层析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苯菌酮在我国3种典型土壤中的淋溶行为。结果表明:苯菌酮在3种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1%~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3.4%,检出限(LOD)为0.29~0.30μg/kg。薄层层析试验表明,苯菌酮在河北潮土、湖南红壤和黑龙江黑土中的比移值(Rf)分别为0.17、0.26和0.15。土柱淋溶试验表明,苯菌酮在河北潮土、湖南红壤及黑龙江黑土第1段(0~10 cm)土柱中的含量比例(R1)分别为原始添加量的99%、80%和99%。根据我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标准,苯菌酮在3种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均为不易移动,因此不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研究结果可为苯菌酮在我国登记以及其安全使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3.
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的呋虫胺(0.01、0.05和0.5mg/kg)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7.5%,变异系数为3.3%~10.3%,定量限(LOQ)分别为4.81、3.41和2.26μg/kg。呋虫胺在棉花植株上的消解动态表明,呋虫胺在河南省和山东省两地棉花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2d。  相似文献   
74.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大气降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001),4月份的降尘量达年内最大值,3-6月的降尘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46.3%;不同下垫面的年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林带农田;不同高度的降尘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0.5m的降尘量大于1.5m的。(2)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总天数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因此认为大风(≥6m/s)持续时间与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总天数是影响降尘的一个主要因子;降雨对降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是决定起尘强度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对降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基于有机质诊断指数的土壤镉含量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镉(Cd)因其不易分解被土壤中的有机质吸附在土壤中富集,它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1],而且Cd通过作物的吸收富集于果实中,从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3]。传统的土壤Cd含量测定方法是系统采集土壤表层样品,然后采用室内化学分析方法[4]。这些方法存在费钱、费时等缺陷,不能满足快速有效监测土壤Cd含量的需要。80年代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土壤反射光谱获取土壤理化成分。土壤实验室反射光谱已成功用来预测具有光谱特征的成分,如氮含量[5]、铁氧化物[6]、碳酸盐[  相似文献   
76.
研究通过筛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3~8 kb随机基因组文库获得1株阳性克隆.测序拯救质粒得到序列,通过BLAST分析确定此片段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分泌蛋白基因,预计成熟蛋白分子质量为45.716 ku.根据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该基因,分子克隆表达该Ⅱ型分泌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康复期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在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温30±5℃,流动相:无水硫酸钠(0.1mol/L):乙腈=80:20以磷酸调pH至2.4±0.1,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201μL的条件下,硫酸粘菌素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变异系数(RSD)小于1.5%。结果表明,HPLC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兽药硫酸粘菌素的含量,并能够满足兽药硫酸粘菌素其他剂型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林地土壤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相关性和垂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表层各形态钾素在各林地内呈不均衡分布。造林对表层土壤钾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效应,特别是二白杨、小美旱以及固氮树种花棒、沙棘和沙枣;林地全钾含量中,各形态钾素所占比例不同,但平均97%以上的钾素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缓效钾是有效钾素非常重要的潜在给源。各林地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部分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矿物钾和全钾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层次间差异很小。在干旱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树种以及固氮树种更有利于有效钾素的提升。各形态钾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关系;有机质、CEC明显影响着各形态钾素的含量、转化及其有效性。整体而言,乔木提升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稍优于灌木,但差异很小。因此,在沙区干旱条件下,建议推广对土壤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具潜力的固氮沙生灌木。  相似文献   
7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麦叶和麦穗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的痕量、快速检测方法.麦叶或麦穗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用乙腈提取,NH2/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和噻虫胺在0.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噻虫嗪和噻虫...  相似文献   
80.
正莲藕为南方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水生蔬菜,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不少地方把赏荷看花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卖点,但受到病虫草害影响,不但种植效益上不去,还使荷花失去观赏价值。莲藕的病虫草害较多,其中危害较重的有腐败病、褐斑病、病毒病、蚜虫、斜纹夜蛾、福寿螺等,生产上要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时间,适当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把病虫草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