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学的分析结果,克隆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二肽酶(dehydropeptidase, dp1)、羧肽酶A (carboxypeptidases, cpa2l)和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sult2) 3个营养代谢相关基因,并探讨了其在消化吸收水母(Scyphozoa)过程中发挥的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银鲳dp1、cpa2l和sult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dp1基因全长2 522 bp,包含1个1 2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含有1个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蛋白肽和1个典型的酰胺水解酶超家族的结构域。cpa2l基因全长1 421 bp,ORF长1 260 bp,含有1个由16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蛋白肽和1个典型的M14金属羧肽酶家族的结构域。sult2基因全长1 834 bp,ORF长714 bp,含有1个典型的磺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域。银鲳Dp1、Cpa2l和Sult2与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结果也显示,银鲳dp1、cpa2l和sult2与蓝鳍金枪鱼对应基因聚在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了dp1、cpa2l和sul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摄食水母对3个基因不同组织中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银鲳dp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dp1基因在摄食水母组的脑和鳃中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在中肠和肾脏中显著增加(P<0.05),而在肌肉中显著下降(P<0.05)。cpa2l基因在未摄食水母组的中肠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摄食水母组的肾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摄食水母组cpa2l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中肠和肌肉中却极显著下降(P<0.01)。sult2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sult2基因在摄食水母组的中肠、脑、鳃、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dp1、cpa2l和sult2基因在银鲳摄食水母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摄食水母后3个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的比较分析,推测dp1主要参与调控消化吸收和组织中营养素沉积的过程,cpa2l主要参与调控肝脏中营养代谢的过程,而sult2可能在整个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均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2.
<正>黄尾副刺尾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蓝吊、蓝唐王鱼,是一种高价值的海水观赏鱼。近年来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使得资源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笔者在琼海科研基地进行了黄尾副刺尾鱼的人工繁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亲鱼来源与驯养2023年5-10月,笔者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琼海科研基地开展黄尾副刺尾鱼的人工育苗。亲鱼来源于海南谭门码头收购的野生黄尾副刺尾鱼,挑选体表无伤、游动正常、  相似文献   
93.
为了了解中国辣椒主产区重茬土壤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从山西、河北、山东、广西、四川和海南6省11块辣椒重茬土壤中分离获得了393株真菌,经菌丝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为19属38种,其中镰刀菌(33.3%)、被孢霉(27.5%)和疫霉(18.7%)为中国辣椒重茬土壤的优势病原真菌,但其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山西、河北地区以镰刀菌、疫霉、被孢霉为主,而山东则以镰刀菌和疫霉为主,广西为镰刀菌和长蠕孢,四川和海南则为疫霉和轮枝菌。这些结果为有针对性地防治辣椒重茬病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幼鱼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0d、3d、5d、10d、15d、20d)处理和饥饿20d后的恢复投喂(3d、5d、10d、15d)实验,每个处理组各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肌肉与血清主要生化组成以及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肌肉脂肪含量在饥饿3d时即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在随后的饥饿时间里,肌肉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0.05),而肌肉蛋白含量在饥饿5d以内也无明显的变化,至10d时才出现显著性的降低。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肌肉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第10天时,肌肉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恢复至饥饿前水平。由此推测,饥饿胁迫下黑鲷是先动用了体组织的脂肪,而后再利用蛋白质且主要靠消耗蛋白质来满足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血清中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在饥饿阶段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第5天时,各指标均已基本回升到饥饿前水平。相比之下,血糖水平的恢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稳。4)肝脏中类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饥饿阶段呈上升趋势,恢复投喂后则有所下降。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有所回升,但在整个实验期间淀粉酶活性并无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5.
鲻梭鱼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鲻梭鱼营养(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与维生素、摄食水平与投喂频率)与环境(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及环境污染物)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鲻梭鱼就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97.
<正>六斑刺鲀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本研究针对野生六斑刺鲀亲鱼捕获后驯养难度高、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导致性腺发育缓慢及孵化率低的问题,开展了野生六斑刺鲀的诱导驯养、性腺发育营养强化以及孵化技术的对比实验,以期提高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率,为完善六斑刺鲀苗种繁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在致病菌诱发炎症和益生菌免疫调控过程中担当重要作用,并保持了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现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致病菌磷壁酸的免疫刺激作用、益生菌磷壁酸的免疫调控作用、敲除磷壁酸基因对细菌的影响、磷壁酸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磷壁酸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