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农用地质量分等更新工作中,现有的分等体系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等别的变化.该文探讨一种能反映出整治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质量等别差异分等更新方法.即:在原分等计算体系中,增加2级修正,选出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的分等因素(地形坡度、地表岩石出露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分等因素(田块规整度、田间道路、灌溉方式和排水方式),并以这些因素的变化确定建设后耕地利用水平修正系数.该文选取位于陆良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中的14个点对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14个监测点中,5个监测点自然质量提升了0.1等,其余9个点自然质量等未发生变化.14个监测点利用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5等,最高提升1.7等.14个监测点经济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4等,最高提升1.8等.从验证结果可看出:在农用地分等计算流程中增加耕地自然质量修正和利用水平修正系数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利用1981—2018年渠江流域及周边20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基于水稻生理界限温度指标,建立界限温度、积温和初终日期等热量因子的数理模型,计算分析各热量因子的垂直变化特征,各海拔高度的旬气温,水稻潜在生育期、播种、齐穗等界限温度的季节变化以及高温和低温情况。结果表明:渠江流域水稻生长期各旬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有较大差异,在0.45~0.81℃/100 m之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9月下旬,最小值出现在6月中旬。随着海拔由低到高变化,通过各界限气温的时间依次后延,终期提前,潜在安全生育期缩短。海拔1 100 m左右山区的12~23℃潜在安全生育期不足100 d,只适合种植耐寒性较强的早熟粳稻。海拔1 200 m以上山区热量条件明显不足,不适合种植水稻。渠江流域日最高气温≥35℃平均日数的垂直递减率约为4 d/100 m,海拔800 m以上无高温影响;日最高气温30~35℃之间的日数,海拔800 m以下为58~59 d。高温强度较适宜的水稻种植海拔高度范围为500~700 m,生产上海拔400 m以下平坝浅丘区的水稻安全齐穗期应安排在7月中旬。  相似文献   
43.
以云南河口、镇康、勐腊和瑞丽4个边境县市的18个村为例,就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财政能力薄弱、集体经济虚弱、融资能力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乡村组织带动作用不大是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夯实经济基础,打造特色前沿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功能,提高乡村干部待遇和素质,是提高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彭德召  王军  彭云  彭波  徐国海 《作物研究》2011,25(5):491-492,496
福单1号是2002年春以自交系"E 361"为母本与"Y 712"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秆、中熟、大穗型玉米杂交种,2003~2008年在各级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新品种审定,适宜于湖南及武陵山区种植。介绍了福单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5.
大豆新品种吉豆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豆4号是由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吉林省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九农21增产6.4%、8.4%。该品种主要特点为:稳产、高产、抗旱、抗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6.
采用全面踏查法等研究湿地公园中风景林资源的类型、分布、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科890属1 99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3科67属134种;种子植物162科823属1 862种;野生植物1 769种,栽培植物226种;湿地植物103科446种,非湿地植物1 550种;古树名木有29种355株,并有1处古树群。风景林资源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竹林、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47.
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依据,而由于昆明烟区内存在海拔高度、土壤条件、养分管理等生产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不同区域烟叶化学品质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在考虑实际生态、土壤、生产管理条件下,系统性地研究各生产因素及因素组合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具有必要性。通过昆明‘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及各生产因素的调查,进行海拔高度、土壤条件、栽培管理和养分管理4个因素的聚类分析,以及与烟叶内在化学品质进行多维联列表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土壤条件、养分管理和栽培管理4个因素对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壤条件、养分管理>栽培管理>海拔,海拔虽对烟叶品质影响较小,但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即随着海拔升高,‘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有降低趋势;(2)各生产因素组合和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并非由某一生产因素决定,而是各生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综合来看,保障昆明市旱地红壤上种植的‘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烤烟种植海拔最好控制在2100 m以下;在养分管理方面,农家肥施用量在7500 kg/hm2以下,磷肥(P2O5)用量不高于60 kg/hm2,钾肥(K2O)用量应高于225 kg/hm2时;在烤烟栽培管理方面,前茬为空闲或播种豆类,大田生育期控制在140天以下,留叶数17片以上。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对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影响,进一步揭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功能效应,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测定了3种恢复模式(木荷纯林、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间伐补木荷林)的枯落物层与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1)马尾松纯林的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7.91 t/hm~2),持水能力最强(15.39 t/hm~2),但持水率不如木荷纯林(246.69%)。(2)马尾松纯林的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拦蓄量均为最大(7.75,10.02 t/hm~2),木荷纯林的最小(3.83,5.36 t/hm~2)。(3)3种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层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变化均遵循对数函数Q=aln(t)+b,R~20.90,枯落物持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变化均符合幂函数:V=at~b,R~20.95,拟合效果均较好。(4)马尾松间伐补木荷林、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0—20 cm土层的水分最大滞留量分别为10.49,9.83,8.28 mm;木荷纯林土壤最大吸持贮水量(38.39 mm)高于马尾松间伐补木荷林(31.13 mm)和马尾松纯林(30.35 mm)。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及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多个因素的计算综合推断可知,3种恢复模式中马尾松纯林的枯落物和土壤表层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马尾松间伐补木荷林次之,木荷纯林第三。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退化红壤区,种植合适密度的马尾松林,可以通过地表枯落物层有效减缓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9.
本文综合比较了不同种类土壤、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的土壤抗冲性的大小;根系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来提高土壤的抗蚀性.活细根产生的分泌物和死根分解产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根系通过自身及根-土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壤的抗剪切能力.根系自身可以抵抗一定强度的拉力。大量的细根增加了土壤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乔木根系的主根和侧根在抗剪切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0.
从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降雨、林下植被及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以及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南5种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5种主要森林类型截留率介于9.98%~28.46%,以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截留效果最好。林下灌木层的持水能力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杉木纯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杉木纯林。5种森林类型中落叶阔叶林表层土壤容重最小、仅为0.84 g/cm3,对土壤改善最为明显,表层土静态总蓄水量也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在各个层次的土壤稳渗速度均为最大,因此动态蓄水方面强于其他森林类型,表层土方面马尾松林次之、其后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而落叶阔叶林的表层土壤稳渗速度最小,其土壤抗侵蚀性优于黔东南其它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