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菌株QZ2000产生一种具有除草剂活性毒素α,β-dehydrocurvularin。通过研究该毒素对马唐类囊体膜光合活性的影响,发现毒素对马唐类囊体膜希尔反应活性、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Mg2+-ATP酶活性和Ca2+-ATP酶活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Mg2+-ATP酶较Ca2+-ATP酶对毒素更为敏感,但毒素不抑制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毒素对马唐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希尔反应活性及ATP酶活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该毒素影响马唐叶绿体的功能。另外,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及文献报道,该毒素还具有抗菌活性和杀线虫活性,推测叶绿体可能不是该毒素的惟一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92.
浙江省水稻田杂草群落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的危害现状,采用七级目测法对浙江省主要水稻种植区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Canoco软件对调查样点内杂草危害值和气候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共发现杂草61种(含变种),分属22科,其中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浙江全省单季稻田内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优势杂草。根据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可将44个样点稻田杂草群落分为以下两类,第1类为浙西北地区稗+小旱稗E.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千金子+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杂草群落,稗、小旱稗、千金子、杂草稻在此群落内的综合危害指数均在8.88%以上,为此区域优势种;第2类为浙东南地区千金子+丁香蓼+通泉草Mazus faurie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稗杂草群落,千金子、丁香蓼、通泉草在此群落内综合危害指数均在7.66%以上,为此区域优势种。总体上,浙西北地区稻田受杂草危害较浙东南地区严重。表明浙江省稻田杂草群落与20世纪末相比发生了演替,主要危害杂草种类趋于同质化,且危害值降低,此外杂草稻等新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寻求相应的控草措施。  相似文献   
93.
通过转bar基因水稻与稗草杂交的亲和性研究评价基因漂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转bar基因水稻品种Y0 0 0 3和 99 t(父本 )与无芒稗 (母本 )的基因漂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手工杂交后 30min、1~ 4h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稗草开花后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 ,2个水稻品种的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相似 ,且与稗草自花授粉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有极明显差异。稗草自花授粉后花粉粒萌发生长正常 ,在 30min时 85 %的花粉粒花粉管穿过柱头 ,正在凝缩和释放内容物或内容物已经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逐渐增加 ;杂交后转基因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都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并未能穿过稗草柱头。从而判定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的不亲和性 ,表现在水稻花粉不能在稗草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更不能穿过稗草柱头。同时通过去雄稗草授转基因水稻花粉后不结籽也证明了两者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94.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是,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精良的教学软件建设促进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从而将传统的描述性《植物学》全面推向现代化改造,同时改革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研究,编写国家级系列优秀教材,坚持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相结合,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5.
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具有防除马唐等禾本科杂草的潜力,但是,对环境湿度具有依赖性,通过低剂量化学除草剂与其孢子复配,可以显著提高其活性和降低对环境的依赖性,但这种影响是由化学除草剂还是孢子起主导作用,仅从形态学方面往往难以判断。鉴此,通过对复配处理的马唐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的测定,明确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复配增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各处理马唐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经孢子悬浮液与低剂量化学除草剂复配处理的马唐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而低剂量化学除草剂处理的马唐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最小。表明画眉草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与低剂量化学除草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且孢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明恢86B杂草化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明恢86B大规模推广后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明恢86B、明恢86和杂交稻组合汕优63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落粒性、种子生存能力以及对常规除草剂氟吡磺隆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无论在适宜季节还是非适宜季节,明恢86B和明恢86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殖力都低于杂交稻组合汕优63,尤其在非适宜期时,汕优63的生存竞争力、繁殖力明显强于明恢86B和明恢86。主要表现在植株较高、分蘖较多以及高产。明恢86B的生存竞争力和繁殖力都略低于明恢86。3个材料的落粒性都不强,且尚未见自生苗产生。在浅埋和深埋处理下,明恢86B种子的生存能力弱于汕优63和明恢86。3个材料对除草剂氟吡磺隆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表明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86B在中国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演化为杂草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7.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在中、弱筋红皮小麦上的养分释放特性、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推动缓控释肥合理施用模式在小麦简化高效栽培中的应用,以中筋小麦(扬辐麦15)和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计了N∶P2O5∶K2O为26∶12∶12的硫包膜缓释掺混肥(SCBF)、含氮46.3%的普通尿素(U)和含氮35%的硫包膜尿素(SCU)等5种施肥模式,分析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下对小麦群体产量结构、茎蘖动态、氮肥利用率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小麦在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拔节期尿素追施(M2)的方式下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大面积生产常规施肥对照,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次之,产量略高于对照,其余处理(M3、M4和M5)产量均低于对照;茎蘖成穗率以处理M2和对照相对较高;穗下节间与株高比以处理M2和M3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以处理M2和M1较高。综上所述,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和60%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M2)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省工省时,为小麦简化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curvularia sp.)菌株QZ-200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该菌在SCS(黄豆粉-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为28℃;pH为2~11,最适pH为6;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N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5℃,最适为28~30℃,失活温度为52℃10min;pH为2~11,适宜为5~8;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1%蛋白胨、1%牛肉浸膏、0.1%的TW-80、1%马唐煎汁和0.2%的菜籽油溶液明显提高萌发速度。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5~35℃,最适为28℃;连续光照比光暗12h交替处理更有利于产孢,黑光灯为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100.
魏守辉  强胜 《植物保护》2002,28(3):45-48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蕴藏着丰富的杂草信息资源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杂草科学方面的信息网站、组织机构及期刊杂志站点的情况 ,以方便国内杂草科学工作者获取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