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 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 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 %)和磺胺异噁唑(77.46 %)的耐药率较高,仅S. 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著(P<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 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 Indian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S. Enteritidis(P<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 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 Indiana菌株与S. 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揭示杜仲种子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丰富杜仲相关微生物资源。 方法 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杜仲种子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基于FAPROTAX 和FUNGuild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 结果 从杜仲种子中共分离获得真菌40株(3门11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30%);细菌142株(1门6属),其中,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47.18%)为主要优势属。高通量测序获得141个真菌OTUs,隶属于6门101属;442个细菌OTUs,隶属于24门313属。在属水平,种子优势真菌属为Apiotrichum(31.28%)和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26.07%);优势细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6.66%)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68%)。功能注释结果显示:真菌以降解有机物、促进宿主植物生长、促进宿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致病菌群为主;细菌以化能异氧、有氧化能异养以及具有发酵和固氮作用的菌群为主。 结论 杜仲种子内携带多种有益功能菌和潜在致病菌,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研究还分离到多株有益功能菌,这将为后续人为调控种子微生物组以增强植物健康提供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中沙门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参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沙门菌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58株沙门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0.5%(58/552);中小型屠宰场(15.6%,33/212)较大型屠宰场(7.4%,25/340)沙门菌污染严重;屠宰环节预冷前样品检出率最高,为26.7%(8/30);不同类型样品中肛拭子样品的检出率最高,为15.1%(16/106)。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6.6%,56/58),多重耐药率为96.6%(56/58);中小型屠宰场分离株较大型屠宰场的整体耐药严重,胴体拭子(46.4%,26/56)和肛拭子(28.6%,16/5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环境拭子(25.0%,14/56)...  相似文献   
74.
75.
选用4头30±2kg仔猪,采用4×4拉丁方设计,应用套测法和全收粪法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活性肽蛋白对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和有效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48.55%粗蛋白质活性肽蛋白的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值为88.02±0.03%,真实消化率的平均值为88.97±0.06%。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58±0.63%、83.07±0.11%、83.38±0.15%。活性肽蛋白中有效赖氨酸的含量(g/100g)为2.17%,有效蛋氨酸的含量为0.64%,有效苏氨酸的含量为1.68%。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2000-2017年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文中基于2000、2010及2017年3期数据影像,对和田河河岸17年间天然植被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和田河河岸封河育林区域出现明显的耕地、水域及建筑用地面积,已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天然植被面积在17a间整体减少89.77km2。2)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面积在17a间面积虽有所减少,但现有天然植被覆盖度却呈现持续好转趋势,其中高、中及中低覆盖度植被分别增长17.77%、3.26%及23.09%,表明综合治理对现有天热植被的质量有所提高;3)和田河河岸天然植被变化主要受到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70年代以来,野生大壁虎(GekkogeckoL.)的数量急剧减少。而自然条件下大壁虎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地记录了广西陇瑞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周围大壁虎求偶鸣叫的昼夜变化及月变化,并利用其鸣叫特点进行了大壁虎成体密度的调查。大壁虎在凌晨、傍晚及午夜形成一个昼夜的3个鸣叫峰,其中以傍晚18:30~20:30时的鸣叫频次最高。5~6月形成全年的鸣叫高峰,在大壁虎的分布区,向北则全年的鸣叫高峰延后,向南则提前,与气温的回升有关。陇瑞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周围岩石壁上的性成熟大壁虎的密度约为0.069条/100m2。粗略统计,在陇瑞自然保护区每年被捕捉的大壁虎在2400条以上。  相似文献   
78.
利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3个气象站1959-2007年的气象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混沌理论、R/S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沙尘暴频数的趋势、周期、混沌特性以及气候因子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沙尘暴频数呈减少趋势,并集中于春、夏两季;该流域绿洲沙尘暴频数存在明显的4年和17年周期性变化;根据R/S分析,...  相似文献   
79.
试验旨在研究威宁牛、思南牛、关岭牛和黎平牛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γ,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以这4个贵州地方品种黄牛为试验动物,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设计PPAR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牛GAPDH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黄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脾脏和肺脏中也有较高表达,而在肾脏、肝脏、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较低;不同品种PPARγ基因的表达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研究表明,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有关,而品种对于PPAR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0.
牛瘤胃产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新型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BP)的菌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逐步分离纯化,筛选能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检测所筛选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βG)和CBP活力,并对其纤维二糖的利用方式(水解途径或磷解途径)进行鉴定,获得产CBP的菌株,命名为BY-a。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Y-a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对菌种产CBP的温度、时间、最适装液量和溶氧量进行初步优化,结果显示,BY-a菌株在装液量为30mL(250mL)、37℃振荡培养24 h时,产CBP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