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下植物群落、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植物群落、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植物群落和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的测定,分析4个植物群落不同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占比最高,4种群落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41.16%、28.41%、23.54%和49.56%;4种植物群落土壤极易氧化、易氧化、难氧化有机碳均表现为表层(0~10 cm)占比较高,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占比逐渐降低,且各土层间占比差异减小;在同一土层深度下,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组分占比大小均表现为:极易氧化有机碳>难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表明土壤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进行关岭牛肌球蛋白重链1(myosin heavy chain 1,MYH1)5'侧翼启动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关岭牛血液及组织样品(背最长肌、后腿肌、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利用PCR方法扩增关岭牛MYH1基因5'侧翼区,构建关岭牛pUCm-T-MYH1克隆载体,并对MYH1基因5'侧翼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MYH1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1 373 bp(-1 360~+12 bp)的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获得的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发现,MYH1基因5'侧翼启动子序列存在5处可能的转录起始点和多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关岭牛与金丝猴、野猪、家鼠、藏羚羊、野驴的MYH1基因5'侧翼区保守性较强的区域为转录起始点上游-400~+100 bp,推测转录起始点上游-400~+75 bp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YH1基因在关岭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肝脏、小肠、脂肪组织中表达量很低,说明MYH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动物源细菌的抗菌耐药情况,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针对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阐述了它们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基因的国内流行现状。有研究显示:动物源细菌对各类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基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流行率和检测率较高的耐药基因多数能在质粒、整合子、转座子等移动元件上被检出,并以水平传播的方式扩散;同一质粒上检测出数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运用分形理论,选取斑块形状指数,在对三工河流域土壤斑块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斑块面积-周长分维数,讨论了流域内土壤斑块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内土壤斑块标度-频度分形关系及土壤类型斑块面积-周长分形关系客观存在;流域内土壤类型分维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潮土的分维数最大,硫酸盐草甸盐土最小。复杂性指数与分维数和形状指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流域内高山寒漠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大,空间分布最复杂(K=2.403),半固定风沙土的复杂性指数最小,空间分布最简单(K=1.259)。  相似文献   
35.
无机盐与激素混合对土沉香结香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无机盐与激素混合配比对土沉香结香的影响,揭示其结香机制,为促进土沉香结香奠定基础。【方法】以10年生土沉香为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NaCl、FeSO_4、CaCl_2、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为诱导因子,每个因子3个水平,共5种处理,分别在诱导处理后0.5、1、3、6、10个月取样,测定淀粉、可溶性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木芯变色范围;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组织化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内含物变化。【结果】1)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降至最低值时间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处理均在第6个月达到峰值;2)各处理射线薄壁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导管内油脂类物质含量随诱导时间增加不断积累;3)木薄壁细胞内侵填物质通过导管-薄壁细胞间半具缘纹孔进入相邻导管内积累至完全堵塞;4)各处理在木芯变色横向宽度上诱导效果不佳,而在纵向上诱导效果较好、变色较长,其中处理2(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10个月的纵向变色长度达77.0 cm;5)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断增加,且差异显著。【结论】1) 5种诱导处理中,以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效果最好,处理10个月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达19.07%;2)促进土沉香结香的主要诱导因子为NaCl和乙烯利,其中乙烯利起主导作用,理论上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最佳因子组合为0.16%NaCl+0.21%乙烯利;3)结香油脂首先在薄壁细胞内形成,随后在导管和薄壁细胞内积累,导管内油脂物质积累与薄壁细胞内淀粉含量变化有关,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能力越强,油脂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结香。  相似文献   
36.
荒漠草地植物稳定性氮同位素对水分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影响荒漠地区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正向暖湿化发展,降水的变化势必会对植物N同位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利用15N标记法,通过不同的增水处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标记样地和未标记样地植物N同位素吸收和分配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得出以下结论:① 增水处理增加了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② 未标记样地植物稳定性N同位素的[WTBX]Ndff[WTBZ]值的变化范围为0.39~0.59,其最大值出现在30%增水处理,最小值出现在20%增水处理;③ 氮素标记后,样地植物稳定性N同位素Ndff值明显上升,其变化范围为15.27~31.24。从植物不同部位来看,植物吸收的氮素在植物茎中的分配比例最大,而在根中的分配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37.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为了恢复流域生态系统,需要对流域生态的受损者和受益者进行补偿。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将流域划分为上游山地生态服务区、中游平原绿洲生态受益区和下游荒漠生态受损区。在分析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原则,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游牧与定居放牧2种方式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区域冬季牧场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的冬季牧场为对象,在游牧与定居放牧2种处理下分别设计轻度放牧、重度放牧2个放牧强度,无放牧区(围栏打草场)作为对照,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植物重要值、地上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数量变化表现定居>游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禾本科和豆科等植物重要值下降,群落优势种逐步被杂类草及醉马草等取代;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变化表现定居>游牧,植物盖度和地上现存量在游牧与定居放牧区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个指标差异性均在定居显示最高;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表现为定居>游牧,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游牧和定居放牧影响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冬季牧场植物群落基本特征。与定居放牧区相比,游牧区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递增逐步降低降幅分别为23.45%、7.43%、9.42%和13.57%;植物高度、密度、盖度和地上现存量均在游牧区处于较低水平,α多样性指数均在游牧区达到最低值。定居轻度放牧下植物种类数量最多,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猪鸡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菌株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其优势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对分离自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210株大肠杆菌进行ESBLs表型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SPSS软件中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4.76%,两省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54),鸡源产ESBLs菌株检出率极显著高于猪源(P<0.01)。②210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90.95%)和磺胺异噁唑(80.00%)最为耐药,鸡源大肠杆菌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猪源,吉林省分离菌株对10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黑龙江省;产ESBLs菌株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③210株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率为83.33%,猪源菌株多重耐药率(77.57%)低于鸡源(89.32%),差异显著(P=0.022),但两省之间差异不显著(P=0.360);不同动物来源、不同地区间的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73株产ESBLs菌株主要基因型为CTX-M型(97.26%),其次为TEM型(50.68%),OXA型仅在鸡源中检出,两种来源菌株中均未检出SHV型。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猪鸡群中均有流行,且耐药严重,鸡源菌株比猪源耐药严重;CTX-M型和TEM型为两省猪鸡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本研究为指导大肠杆菌病防控的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流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