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鸡对活性肽蛋白代谢能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5只成年公鸡,应用套测法和强饲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活性肽蛋白对鸡的表观代谢能值和真实代谢能值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当活性肽蛋白的蛋白质含量为48.55%时,家禽日粮中添加10%活性肽蛋白,表观代谢能值为5.18MJ/kg,真实代谢能值为9.32 MJ/kg;添加15%活性肽蛋白,表观代谢能值为5.49MJ/kg,真实代谢能值为9.67 MJ/kg;添加20%活性肽蛋白,表观代谢能值为5.36MJ/kg,真实代谢能值为9.91MJ/kg.由此证明,48.55%粗蛋白质活性肽蛋白的表观代谢能值为5.35MJ/kg,真实代谢能值为9.63MJ/kg.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山东地区不同类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对37个牧场的乳房炎和非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MIC测定试验。采用常规方法与PCR技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①共分离到1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1.26%(150/1332),且乳房炎奶样显著高于非乳房炎(P=0.009);②12种药物的MIC与EUCAST分布趋势大致相同;③分离菌株对青霉素(91.38%)耐药最严重,且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显著(P=0.047);④116株分离菌株中多重耐药(≥3)菌株为34(29.31%)株,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不显著(P=0.611);⑤威海对6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0%以上,其他地区仅对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乳房炎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乳房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严重耐药且乳房炎奶样多重耐药问题突出;不同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23.
张青青 《广东饲料》2015,24(2):25-27
试验选用28日龄±1日龄断奶、体重在7kg左右的杂交仔猪45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试验期为28天。处理1组为对照组,以总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蛋氨酸水平为0.44%;处理2、3、4、5处理组以处理1组日粮为基础,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49%、0.38%、0.35%、0.30%。结果表明:在仔猪28-42日龄、42-56日龄和整个试验阶段,0.35%蛋氨酸水平组与0.38%蛋氨酸水平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P0.05)0.44%和0.49%蛋氨酸组,高于0.30%蛋氨酸水平组。从整个试验过程看,0.30%蛋氨酸水平下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处理组,0.49%蛋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0.30%蛋氨酸组仔猪血糖水平和总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处理组,蛋氨酸水平从0.35%提高到0.49%对血糖、尿素氮、总蛋白质及白蛋白影响不显著(P0.05)。表明,随着蛋氨酸水平的提高可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根据增重、料重比和经济效益衡量,较理想的蛋氨酸水平为0.44%。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中等肥力大土泥土上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得出,要使玉米产量获得较好收益,其施肥量为尿素28.0kg/667m^2,过磷酸钙30.7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  相似文献   
25.
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引起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识别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三林楔形绿地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其土地利用方式和面积,并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估算三林楔形绿地拟建成后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三林楔形绿地开放土壤和封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51 g·kg-1和4.67 g·kg-1,绿地开放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显著(P<0.05)高于封闭土壤。相比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2.99×104 t),拟建成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较大,有机碳储量预估可达到6.29×104 t,其中开放土壤的有机碳储量为5.38×104 t,约为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8倍。本研究阐明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准确量化城市化土壤有机碳库及评估城市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是新疆盐渍化耕地改良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土壤积盐严重,根据中巴地球资源卫星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和实际调查,新疆现有耕地面积5.05×106 hm2,其中盐渍化耕地面积1.62×1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07%,占新疆中低产田60%以上,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盐渍化耕地大多分布在地下水较高的地区,如冲积扇扇缘地...  相似文献   
27.
上海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青  伍海兵  梁晶 《土壤》2020,52(4):819-824
本文调查了上海市472个绿地土壤样点,通过对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最终估算出上海市绿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同时为预测上海市未来十几年的碳库变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性较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表现为西高东低,且自中心向四周逐渐增高。②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有机碳密度的大小依次为:公共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差异显著(P0.05),但郊区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③2015年上海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4.26×106 t。预计到2035年,上海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可达到1.53×107 t。  相似文献   
28.
以南方典型红壤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5种水土保持措施为研究对象,采集坡面产流产沙及稀土迁移数据,以期揭示南方红壤区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及对稀土迁移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1)全坡面种草、封禁、低效马尾松施肥、乔灌草混交、人工补植马尾松5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流率和年均减沙率分别为65.41%,69.29%,63.42%,86.19%,72.59%和91.87%,84.21%,81.54%,94.13%,81.75%。(2)各降雨量下,5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和泥沙的稀土迁移强度分别比对照小区低85.13%,94.86%,66.89%,95.46%,93.10%和89.92%,80.38%,70.18%,93.38%,92.73%;且中雨时,各水保措施下径流和泥沙的稀土迁移强度最高。(3)除全坡面种草措施外,其余4种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的轻稀土迁移强度比重稀土迁移强度低55.68%,40.38%,85.76%,85.94%;而5种水土保持措施下泥沙的重稀土迁移强度则比轻稀土迁移强度低82.29%,81.25%,78.38%,75.35%,77.05%。综上,5种水土保持措施均有较好的减水减沙效益和稀土阻控效应,其中乔灌草混交措施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水保措施在生态修复和稀土迁移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不同环节禽源空肠弯曲杆菌携带状况及其耐药性与致病性,从肉鸡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采集600份样品并分离到241株空肠弯曲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情况尤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7.75%、96.78%、95.18%;养殖环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复合肥和微量元素配施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林生长的影响,为云南松幼林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U*15(157)均匀设计,开展复合肥、氮、磷、镁和硼肥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8年生云南松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1)施肥后1.5 a时,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分别达23.5%~50.3%、18.0%~31.4%和75.3%~159.3%,均高于对照的22.4%、14.8%和67.3%.处理组合间,除施肥后0.5a的树高增长率外,施肥后0.5、0.5~1.5 a和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2)施肥后0.5和1.5 a 2次测定时,影响以上3个指标增长率的主导因子呈现动态变化,其中,施肥后0.5 a时,影响胸径和树高增长率的主导因子分别是磷和镁肥,施肥后0.5~1.5 a和总的为硼和磷肥,影响材积的主导因子与胸径的相一致.(3)因素的水平间,①除0.5~1.5 a期间复合肥和镁肥外,其余肥料种类的不同水平都对胸径和材积增长率产生极显著的差异影响(P<0.01);②树高仅尿素和磷肥对0.5~1.5 a期间和总的增长率产生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差异影响,即云南松幼林施肥对胸径和材积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树高的.(4)复合肥、磷和镁、硼肥分别为0.53,0.10 kg/cm和2.50,0.50 g/cm配施可加速云南松幼林生长,极大提高林分蓄积量.[结论]多种肥料配施可极显著的促进云南松幼林生长,最优配方在施肥后1.5 a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可达对照的2.0倍以上.此外,土壤缺磷的云南松林区,增施磷肥对云南松林木生长极其重要;尿素抑制其胸径生长,但促进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