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2.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597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是优良小麦品种的必备条件。某一个小麦品种只要具有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性,就能在生产上长期推广应用,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1997~1999三年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分析法对小偃597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偃597三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12.2%、11.3%、19.0%分别低于对照品种;回归系数(b)三年分别为:0.84、1.00、0.95。说明小偃597高产稳产性要优于对照品种,同时小偃597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0~85cm,抗倒伏性强。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湿面筋含量340g/kg,稳定时间13.0min。2000—2003年在岐山县进行产业化示范,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组织农户、公司、企业相结合,建立小偃503繁殖生产基地。根据小偃503的特性,通过对土壤的平衡施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配套体系,提高小偃503的产量,保证其种子的纯度。使农民从中增收,公司、  相似文献   
14.
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0-85cm,抗倒伏性强。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湿面筋含量340g/kg,稳定时间13.0min。2000—2003年在岐山县进行产业化示范,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组织农户、公司、企业相结合,建立小偃503繁殖生产基地。根据小偃503的特性,通过对土壤的平衡施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配套体系,提高小偃503的产量,保证其种子的纯度。使农民从中增收,公司、企业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是优良小麦品种的必备条件。某一个小麦品种只要具有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性,就能在生产上长期推广应用,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1997~1999三年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分析法对小偃597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偃597三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12.2%、11.3%、19.0%分别低于对照品种;回归系数(b)三年分别为:0.84、1.00、0.95。说明小偃597高产稳产性要优于对照品种,同时小偃597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钟冠昌  张荣琦 《作物学报》1989,15(3):230-236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进行核置换回交,现已获得第14次回交的核质杂种材料。根据育性和生活力的表现以及细胞遗传学分析,长穗偃麦草-普通小麦核质杂种可分为以下类型:(1)生长正常,育性较好,染色体构型为21″W+1′Eev;(2)生长正常,完全不育或育性很低,染色体构型  相似文献   
18.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麦15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采用远缘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3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陕审麦2008007号。2007年获品种权保护。1陕麦159的特性陕麦159是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的衍生系89605与小偃597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同时抗病性好,适应性广。1.1综合农艺性状好陕麦159属半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抗冬冻,耐春寒,耐旱,耐高温,抗干热风,成穗率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挺,茎秆粗壮,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穗长8cm,小穗排列紧密,顶端结实性好。穗粒数3……  相似文献   
19.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è小麦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陕麦159.该品种半冬性,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利用2005-2007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中肥组区域试验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陕麦159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麦159两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23%和9%.回归系数(6)两年分别为0.98和0.88,均低于对照品种.说明陕麦159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同时陕麦159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