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277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188篇
  217篇
综合类   1418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895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型,采用等价替代或等效益替代等方法,对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进行客观、科学地实证研究,为该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合理开发以及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formis(Lamarck)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浅蛤属。栖息于潮间带中、下潮区的砂质中,埋栖深度4~5cm,最深可达7~8cm,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  相似文献   
44.
基本了解珠江长臀鮠的形态特征、栖息习性、食性、生长等,并对其繁殖习性做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5.
目前,虾池养殖梭子蟹已在北方沿海地区广泛展开,并成为主要的虾池养殖品种之一,但北方虾池在时间利用上浪费较多,每年的有效养殖时间只有8个月以下,有的仅3个月~4个月,而且夏秋两季梭子蟹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低,使渔民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此,我们充分开发现有资源,利用虾池闲置时间,秋放苗、春收获,使商品蟹调节在市场缺乏、价值较高的冬春两季上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措施汇报如下。一、虾池改造因室外越冬,虾池2/3面积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如条件限制也可在虾池内挖几条深沟,使水深达到1.8m以上,以利蟹体越冬所需,池底…  相似文献   
46.
2004年10月、2005年7月于浙江省宁波市七塔寺、江北区、天童寺采得多个桃花水母标本.用GC/MS法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三地桃花水母总脂含量平均值为16.30%.共检测到加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种.其中PUFA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44.37%~50.59%,而SFA和MUF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33.96%~39.14%和11.32%~21.67%.  相似文献   
47.
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杂草分布状况,并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记录杂草16种,隶属10科。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群落基本组成为藜(Chenopodium album)+牛筋草(Eleusineind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与当地传统的地膜覆盖、秋耕和玉米连作耕作方式相比,秸秆覆盖、减少秋耕和玉米-大豆轮作均可增加农田杂草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度(P0.05)。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秸秆覆盖可增加杂草群落中牛筋草优势度比,降低藜和反枝苋优势度比;减少秋耕可增加狗尾草、反枝苋、灰绿藜(C.glaucum)和米瓦罐(Silene conoidea)优势度比,降低牛筋草优势度比;玉米-大豆轮作可增加米瓦罐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偶见种杂草在田间的分布和组成影响不明显。可以看出,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较少,群落组成单一;不同耕作方式对新垦沙地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沙地农田杂草合理防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以香菇柄为材料,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香菇柄膳食纤维提取的主要因素,即原料细度、碱液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上述4个因素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函数关系,确定了香菇柄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细度144.8目、碱液浓度1.24%、料水比1∶18.6、提取温度77.3℃,由回归方程得出此条件下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为6.49%.  相似文献   
49.
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彰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县花卉盆景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10月5日,泾县林业局、泾县花卉盆景协会联合主办了庆祝国庆六十周年花卉盆景  相似文献   
50.
从送检的非法屠宰的猪肉中分离到1株链球菌,结合其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定型、PCR鉴定、动物实验等对其进行了鉴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测,结果表明其不属于链球菌兰氏分群的A~G群。但它凝集猪链球菌2型标准阳性血清,三重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其为猪链球菌2型。分离菌具有猪链球菌2型的CPS、MRP、EPF、SLY、ORF2五种主要毒力因子;将分离株人工静脉注射新西兰兔4只,均在12~24h均死亡,腹腔注射8只BALB/c小鼠后,3周内死亡5只,3只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