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4和第5次复查资料,研究了福建省天然阔叶林分布格局并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阔叶林大多分布在地形陡峭海拔较高处,但坡位不高,这种分布状况较为稳定;林中大多为小径材林且中幼林较多,年龄结构不合理,林分低龄化明显,但有向合理结构发展的趋势;在坡位、坡向、土壤厚度上的分布较为稳定.总体上福建省阔叶林面积和蓄积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2.
寄生虫病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影响,人畜共患寄生虫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寄生虫存在很多形式的免疫逃避机制,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未达到理想的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在宿主内表达外源蛋白来提供保护性免疫。DNA疫苗与其他亚单位疫苗不同的是,免疫原由摄取抗原编码DNA的细胞在宿主内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能进行抗原加工、修饰并递呈到宿主的免疫系统中,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方式。笔者就DNA疫苗免疫机制、设计原则、免疫途径、优缺点及近几年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DNA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3.
以"冀张薯8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14个不同氮磷钾配比,3年连续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含量的影响,旨在获得榆林风沙草滩地区马铃薯最佳的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2P2K2,平均产量为38742.99 kg/hm2,位居第一,较对照N0P0K0提高44.25%,其次为N2P2K3,与对照N0P0K0均差异显著;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在N2P2K3处理下位居第一,但与对照N0P0K0差异不显著,说明合理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性状;在磷钾合理用量(P2K2)的情况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榆林风沙草滩地区马铃薯最佳的氮磷钾配比为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12.5 kg/hm2,适宜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应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榆林市本土马铃薯品种陕北红洋芋进行茎尖的分化培养,以期获得脱毒试管苗。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陕北红洋芋茎尖分化成苗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0.1 mg/L GA3+0.05 mg/L 6-BA,成活率达97.4%,分化成苗率达42.1%。  相似文献   
55.
为筛选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测墒补灌深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20cm(D1)、0~40cm(D2)、0~60cm(D3)和0~140cm(D4)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越冬期各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拔节期补灌至70%,开花期补灌至75%,研究了测墒补灌深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拔节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低于D3处理,土壤水消耗量与D1和D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低于D4处理。D2和D3处理旗叶光合速率高于D4处理,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籽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间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D4处理。0~40cm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节水高产的适宜补灌深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开花后穗部器官成为小麦生长中心,保证穗部充足的氮素营养是籽粒产量和蛋白品质形成的基础,精确诊断穗氮营养对预测评价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选用周麦27和豫麦49-19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灌溉条件(W0:雨养、W1:拔节期浇水1次、W2:拔节和开花各浇水1次)和5个施氮水平(0(N0)、90 kg·hm-2(N6)、180 kg·hm-2(N12)、270 kg·hm-2(N18)和360 kg·hm-2(N24)),于小麦开花后不同的灌浆时段采集各处理小麦穗器官干物质及氮素含量数据,构建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穗器官的临界氮稀释(Nc)曲线,并于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在同一灌溉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穗部干物质及氮含量均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的穗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间均符合幂指数关系,不同灌溉条件的模型间存在差异(W0: Nc=2.58 DM-0.242; W1: Nc=2.92 DM-0.24; W2: Nc=3.10 DM-0.231)。氮营养指数(NNI)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施氮量因灌溉条件而异,雨养条件为180—270 kg·hm-2,灌溉条件为270 kg·hm-2左右。相对产量(RY)与NNI之间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线性+平台特征,在雨养条件下NNI为1.01时,RY获得最大值;而在灌溉条件下NNI为0.97时,RY获得最大值。籽粒蛋白含量与NNI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灌溉导致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结论】 确立的穗器官Nc及NNI模型,能够有效指示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氮素丰缺变化,实时评价产量状况,准确预测蛋白质含量,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及收储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7.
张艳艳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52-6952,7035
全程冷链是减少西兰花流通环节的损耗、保持采收时质量的重要条件。将危害分析和关键环节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的预防性思维应用于西兰花的冷链物流,通过危害分析,确定了预冷、包装、冷藏、运输4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HACCP计划表,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西兰花的原有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58.
为提高全省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掌握农机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熟知相关规定以及安全技术检验员的职位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技术检验业务,广东省农业厅于5月15日至31日,在肇庆高要市举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W0~W4),其中各处理在0~140cm土层越冬、拔节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60%和52%(W0),80%、70%和65%(W1),85%、70%和65%(W2),80%、70%和70%(W3),85%、70%和70%(W4),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耗水特性、旗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W2处理的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W3和W4处理,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低于W4处理,与W3处理无显著差异;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W4处理,低于其他处理。灌浆前期W2处理旗叶水势低于W3和W4处理,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旗叶相对含水量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灌浆后期W2处理旗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W2和W4处理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高于W4处理。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W2处理为冬小麦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佳测墒补灌模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提取桑叶中芦丁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为因素,以桑叶中芦丁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桑叶中芦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桑叶芦丁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1D3,即超声时间为50 min,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在此工艺条件下,芦丁吸光度达0.171。[结论]该研究得到桑叶芦丁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桑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