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研究菘蓝种质主要表型性状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以31个不同来源菘蓝种质为材料,对其16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聚类分析、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根部尿苷、鸟苷、腺苷、(R,S)-告依春4个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1个菘蓝种质表型性状变异较为丰富,且在欧式距离10.0处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其叶鲜质量、根系直径与根鲜质量,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与叶鲜质量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可通过增加大青叶鲜质量提高单株板蓝根产量,增加叶长、叶宽和单株叶片数提高单株大青叶产量;菘蓝根部4个品质成分含量表明,其表型性状与4个品质成分含量无直接关系。综合分析可知,通过对不同菘蓝种质类型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鉴别菘蓝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对其单株叶片数、叶片大小、根系直径等性状进行选择可针对性地提高大青叶或板蓝根的产量。 相似文献
82.
83.
为研究不同种源丹参的差异及移栽期对丹参生长特性的影响,明确丹参在河南种植的适宜移栽期,选择河南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研究不同移栽期(9月28日、10月28日、11月28日、3月20日)对其生长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3个种源丹参的株高、植株茎粗,以及最大复叶顶生小叶长、宽有显著影响,以10月28日移栽处理的表现较优。同时,10月28日移栽的3个种源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在收获期也较理想。3个种源的丹参中,嵩县种源丹参地上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相对更优。河南丹参生产上建议选用秋季移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4.
研究不同等级零余子对怀山药植株生长和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山药种苗标准化提供依据。将零余子按鲜重分为6个等级,对不同等级零余子培养的山药植株形态指标、根茎生物量和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零余子鲜重越高,零余子的芽眼数、含水率、发芽势和出苗率越高,其培养的山药单株叶面积越大,山药根茎鲜重、干重、薯蓣皂苷和尿囊素含量越高。其中,零余子鲜重大于1.0 g时,其含水率、发芽势、出苗率和山药单株叶面积均显著增大,且发芽势与出苗率分别高达73%、86%以上;零余子鲜重大于1.5 g时,培养的山药根茎鲜重、干重、薯蓣皂苷和尿囊素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山药根茎的干重达101.00 g,薯蓣皂苷和尿囊素含量分别达0.193、23.340 mg·g-1。鲜重高的零余子适宜培养健壮的山药植株进而生产高品质的药材,鲜重大于1.5 g的零余子适宜作为山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为开发方城县药用植物资源,对该县境内的野生和人工栽培药用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据调查,方城县现有药用植物资源114种,分属于53科,其中药用种子植物106种,分属于46科。 相似文献
87.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甘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甘草的抗盐生理特性,对一年生盆栽甘草移栽苗进行不同浓度(0%、0.3%、0.6%、0。8%)的NaCl盐溶液浇灌处理,测定甘草叶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3%、0.6%浓度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和Pro含量显著高于0%处理(CK),第45天,0.3%、0.6%NaCl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2%、67.2%,Pro含量增加了135.9和190.5%,处理30d随盐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整个处理期间,0.3%、0.6%处理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0.8%浓度下甘草干枯死亡。说明0-0.6%浓度NaCl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阈值,在受到盐胁迫时,通过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协调作用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