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7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林业   1041篇
农学   742篇
基础科学   707篇
  564篇
综合类   5266篇
农作物   728篇
水产渔业   610篇
畜牧兽医   3332篇
园艺   955篇
植物保护   45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历经沧桑的大熊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身世非凡,早在800万年-900万年前,那时人类起源尚处在森林古猿时期,在云南西北禄丰,元谋等地的热带潮湿沼泽接近森林的地方,已生活着始熊猫,它是现代大熊猫的直系祖先,从发现始熊猫下颌的化石牙齿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92.
接种用松材线虫分离种群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0月以来开展了“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育种技术的开发”的项目工作,为选拔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补树,确保接种用的松材线虫虫源,对松材线虫分离种群的繁殖、致病力和增殖能力作了研究。对不同地区采取由松材线虫致死的19棵当年枯死木样品,用贝曼漏斗法从中分离出19个松材线虫分离种群,在25℃条件下,成功培养16个分离种群。在2a生黑松苗上进行接种,测定松材线虫的致病力。55d后在野外试验区的感病率为26.1%~97.6%,大棚试验区的感病率为84.4%~100%,野外与大棚内的加权平均感病率差20%以上,显示出松材线虫致病力由气温增高和土壤干燥而增强。分别对16个分离种群以相同的接种头数在PDA培养,其繁殖面积的快慢不同;以大量繁殖为目的,在同量的小麦培养基中以相同的接种量,各自的繁殖量也不同,每培养皿的繁殖量为98万~176万头。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致病力最强、繁殖力较强的广朱3B松材线虫分离种群作为接种用松材线虫的接种虫源。  相似文献   
993.
通过2004~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光肩星天牛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多年生的杨树、柳树遭受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环境的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994.
宋人苏轼在《于潜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云南人不但居有竹,而且食有竹,用有竹,真是幸福极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5.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15个种源,于长江中下游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H)、胸径(DBH)、冠幅(RC)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6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3、0.526、0.52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H^2=0.30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伤痛永两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1-3个丰产种源,遗传增益达15.4%-51.5%。  相似文献   
996.
“室雅何额大,花香不在多。”居室一旦与花结缘,其“雅”即显。盆花一时尚难普及,但若采采寻常植物的叶、花、茎、果作精心组合,亦可成为一束束流光溢彩的插花,给居室添美。  相似文献   
997.
本试验采用周藤的尾孢菌产孢方法进行,供试尾孢菌共21种。方法是把人工培养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接种到皮氏培养皿中马铃薯蔗糖琼脂表面,然后盖上聚二氯乙烯薄膜。在黑光灯连续性或周期性照射下恒温培养。试验结果,黑光灯的照射对十九种供试菌的孢子产生具诱导作用,其中一种有促进作用。有两种供试菌,无论在辐射还是黑暗条件下均不产生分生孢子。有些供试菌在连续性照射下产生的分生孢子比周期性照射的要多,而另外的供试菌,在两种照射处理中所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相等。有些供试菌,人工培养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在形态特征上与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多少有些差异。在供试的所有尾孢菌中,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分生孢子都具很高的萌发力。因此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培养尾孢菌分生孢子的最简单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ia(Desm.)Kickx)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已知分布地区有广州近郊,新会县圭峰山,肇庆鼎湖山,清远县艮盏林场,病害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马尾松梢枯病的主要症状有梢枯、嫩梢弯曲、溃疡、流脂、叶枯,甚至全株死亡。病原菌的特征是分生孢子双胞,褐色,大小为28.5~39.9×14—24微米(图1、2)。松色二孢菌能侵染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火炬松。病原菌在受病的针叶、枝  相似文献   
999.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1000.
以纯硅MCM-48为模板、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糠醇为碳源成功制备了高度有序的中孔炭分子筛.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浸渍法能较好的将酸性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引入MCM-48孔道内.所用糠醇的体积用量为MCM-48孔体积的2.5倍为宜.产物用XRD、TEM、N2吸附等进行了表征,表明所制得的中孔炭具有规整的三维孔道结构,平均孔径 3.1 nm,孔容 0.96 m3/g,比表面积 1 513.6 m2/g.此外,还发现二次炭化有利于提高中孔炭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