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水稻品种 IR28对我国白叶枯病菌系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功新  张端品 《作物学报》1990,16(2):139-152
本文研究了水稻品种 IR28对我国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菌系江陵691和 OS-75的抗性基因与23个标记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标记性状由隐性或显性单基因支配,如 v-1,g,gh-1,la,tri,bc-1,Bh,fgl,pgl,Pa,cl 和 Bf。而白条斑叶、叶绿素缺少叶和下垂叶是由双隐性累加基因控制的,支配紫果皮、红果皮和紫  相似文献   
22.
23.
铝胁迫对水稻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AlCl3溶液(60mmol·L-1,pH4.5)分别处理两个水稻品种A(铝敏感型)和B(耐铝型)后,测定了作物地上与地下部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铝胁迫显著抑制了水稻幼苗根系的伸长和生长。观察还发现,水稻幼苗鲜重不会因继续培养而加大,而且正常生长的水稻幼苗的根冠比值会随着生长而逐渐变小,而铝胁迫下的水稻幼苗的根冠比值上升,可见芽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铝胁迫处理后第3d和9d,两个品种的地上部和根系中丙二醛、过氧化氢、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铝敏感品种A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比耐铝品种B增加明显;但品种B的脯氨酸比A品种的脯氨酸增加明显。处理9d后品种A比品种B的蛋白质含量降低明显。铝胁迫后,根系吸收总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均下降。与对照相比,品种A第8d根系活跃吸收比表面积降低了40.88%,第10d降低了56.12%,而且品种A铝处理第6d呼吸速率达到高峰,增加了1.6倍,第10d较对照仅增加67.97%,但呼吸商增加,表明根系的有氧呼吸受明显抑制,同时,短期处理根系活力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根系失活。  相似文献   
24.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2001,27(3):351-355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  相似文献   
25.
高分辨率AFLP胶图的获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具有灵敏性高、检测位点多等优点,获得高分辨率的胶图是AFLP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借助BioRad公司出品的SequL—GenGT/3000PAC电泳系统,发展了一套分段点样技术,并对银染操作细节及电泳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一些改进,使AHLP胶图分辨率得到显著提高,泳道及标记带型读取简便、可靠,有效地增加了单板胶的样品数。AHLP的检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6.
疣粒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疣粒野生稻是优异的稻种资源。目前用常规方法及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其有利基因还非常困难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 ,但疣粒野生稻是一种典型的难培养植物 ,体细胞杂交的前期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以疣粒野生稻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 ,并对愈伤组织的状态进行改造 ,结果表明 ,NB2 培养基最适宜于诱导愈伤 ,添加 0 .1% PG及 0 .2 m g/ L KT有利于愈伤状态的改造 ;愈伤分化时采用 NBK2 培养基效果好 ,绿苗分化率高 ;采用 A2 及 NB2 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 ,获得了理想的疣粒野生稻胚性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27.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3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光敏核不育水稻4个花药培养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性状是可遗传的,对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白苗分化率,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而对于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生长率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这2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合理配组提高花药培养能力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8.
用云南稻品种(籼粳各二)与普通稻品种(籼粳各一)杂交,其F_2的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株高、主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百粒重六性状均出现了广泛的分离,从中可以选择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个体。  相似文献   
29.
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论。  相似文献   
30.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4个光、温敏不育系的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花培能力差异很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变化幅度为0.28.78%,绿苗分化率变幅为0.54.55%,白苗分化率普遍较高。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素配比对同一种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最适蔗糖浓度为6%。短日可育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花培能力高于长日不育条件下的花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