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具有抗菌、抗氧化等重要功能。围绕类黄酮生物合成,概述了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分子角度为提高类黄酮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
羊呼吸系统疾病是感冒、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的病的统称.尤其以规模较大的羊群中更易出现,有时又称为”规模化养羊病”。  相似文献   
83.
匍匐小菊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北京农科院生物中心新近培育的匍匐小菊品种"粉地毯"为材料,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粉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共进行了6种不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了6-BA对于再生频率的影响,最终确立了6-BA的最佳浓度.在MS 6-BA(0.5 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获得91%的再生率,在1/2 MS NAA(0.1 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获得高效叶盘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2种选择标记卡那霉素(Km)和除草剂(PPT)对菊花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8 mg/L的Km和大于0.4 mg/L 的PPT能够完全抑制试验材料的不定芽分化.试验最终确定了匍匐小菊对卡那霉素、草丁膦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5 mg/L 和 0.2 mg/L,为以后进行匍匐小菊的基因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随着小菊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小菊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和育种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小菊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小菊的育种方向及目前常用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5.
ZmPti1基因正义和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ZmPti1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以bar基因为抗性筛选标记,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构建的两个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到玉米自交系178.收获的种子播种于营养钵中,出苗后,经0.1%的草丁膦筛选得到40株草丁膦抗性植株,进一步用PCR鉴定与PCR-Southern检测得到33株转基因植株,其中15株是转化正义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植株,18株是转化RNAi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化方法和ZmPti1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拟南芥光敏色素基因PHYA转化菊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简称PHY)是植物的重要光受体,拟南芥包含PHYA、PHYB、PHYC、PHYD、PHYE等5个光敏色素基因,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光敏色素基因的过量表达通常造成转基因植株株型及光合效率的改变.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地被匍匐小菊"粉地毯",得到4株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在弱光环境下转基因植株节间变长,叶片瘦长,叶柄变长;在露天栽培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变大,叶片着生密,节间变小,株型明显矮化.转基因株系的另一明显表现型是花期显著提前,转基因植株的花色也由粉色变为黄色,拟南芥PHYA基因的过量表达同时也影响了地被小菊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为PHYA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7.
用基因枪法分别将带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的pCI-Os07G0622000、pCI-AK072466两种克隆载体导入玉米自交系501,对自交系501幼胚和愈伤组织两种受体进行转化。结果表明,501的幼胚和愈伤组织的转化情况不同,平均再生频率分别为10.25%和0.85%;PCR分子检测表明,Os07G0622000和AK072466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501幼胚和愈伤组织两种受体最终分别获得15株和2株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分别为1.67%和0.19%。在自交系501的两种受体中,幼胚更适合作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88.
菊花原产中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我国从事菊花育种和栽培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但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传统大菊选育方面,小菊育种研究比较少。小菊也是一个庞大的品种群,依据用途可以分为绿化用小菊、花坛菊、造型菊和茶药菊。小菊具有抗性强、花色丰富、花量大,花期集  相似文献   
89.
植物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每年都给全球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毒植物已经成为抵抗植物病毒的有效手段.笔者阐述了目前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策略,包括由蛋白质介导、RNA介导、非病毒来源基因介导及交叉保护介导的抗性机制,分析了这些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还对一些RNA水平的抗性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简要综述了光敏色素的分子特性、亚细胞定位、感光性和它介导的光信号传导及调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光敏色素是一种调节植物许多光反应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不同的光敏色素具有特异的亚细胞定位和感光性。光敏色素家族介导的光信号传导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同时,还讨论了拟南芥光敏色素家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