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正> 蚕丝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真丝绸产品历来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名牌商品,换汇率高,深受青睐,在国内外皆是紧俏、珍贵商品。但近两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生产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下降,毁桑种粮现象时有发生。笔者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对此作了粗浅调查。一、调查方法:在全县各有关乡蚕桑、果树技干的配合  相似文献   
42.
高经济效益玉米苏玉糯1号苏玉糯1号是八五期间江苏省重大科研成果,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鲜食懦玉米新种,1991年审定推广后风行全国.该品种在一般条件下亩产有果穗1000kg或干籽450kg,高水肥条件下可达1250kg或干籽500—600kg。比雪...  相似文献   
43.
青海高原湖泊数量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水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4,500米的山地、台地、盆地中。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境内的鱼类,主要由鲤科的裂腹鱼亚科和鳅科的条鳅属的种类组成。有很强的地区性,种类单纯、生长缓慢、繁殖力低。在青海高原是否能进行鱼类区系改造,引进价值更高的鱼类呢?为此,有关部门在1960年开始引进了我国几种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以期改造鱼类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44.
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书  陈瑗 《水产学报》1980,4(2):157-178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开发后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根据1975-1977年该湖渔获物资料及过去研究的裸鲤生物学特性。计算了该种群的若干特征值,应用BevertonHolt数学模式计算不同捕捞努力量或用不同网目的拖网对裸鲤种群在一生中总个体数、总生物量,和对裸鲤种群一生中能捕捞的总个体数及总渔获重量的影响,以及裸鲤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现有种群数量。评价了裸鲤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有关生产的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5.
主要农业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农业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辽宁省1980—2010年粮食总产及1996—2005年农业灾害资料,分析了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灾害的发生,粮食总产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对应年份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1)。从时间序列来看,1989、1994、1997、2000、2001年辽宁受灾程度较高,受灾面积均超过2.5×106 hm2,成灾面积超过1.3×106 hm2。2004—2008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农业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农业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按农业灾害强度大小依次为:辽西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区及辽东地区。各类灾害中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影响较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8%~98%。  相似文献   
46.
利用MODIS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MODIS遥感数据及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利用MODIS数据对东北地区水稻面积进行提取,采用非监督分类法、决策树法等方法,并与SPOT、ALOS等遥感资料提取结果比较,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MODIS监测水稻面积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MODIS-LSWI提取黑龙江地区移栽期的水稻面积,采用非监督分类法,与SPOT比较,提取精度达97.4%;利用MODIS数据提取辽宁盘锦地区移栽期的水田面积,采用决策树法,与ALOS比较,提取精度达89.5%。因此,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及方法监测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基于GIS的农业气象预报系统集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转折性、关键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利用C#.net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包,以多源卫星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为主要信息源,采用C/S+B/S结构形式,集成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收获期、关键发育期等发育期预报,主要农事活动适宜或不适宜气象等级预报的农用天气预报,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作物产量预报,为提高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及时效性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48.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近36年(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冬小麦可种植北界从盖州北移约250km;近25年(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年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年推后5~7d。  相似文献   
49.
朝阳地区近 50年生长季小麦有效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朝阳小麦生长季有效积温的影响,合理应对气候变化,为区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及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完善提供基础依据。利用朝阳和建平1961—2011年共51年3—7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通过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朝阳干旱地区生长季小麦有效积温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和朝阳有效积温气候均值均表现为增大趋势,朝阳春季、夏季和年有效积温气候均值都大于建平,增大变率高于建平;1970—1979年热量条件最差,2001年前后热量条件最好;朝阳和建平夏季和年有效积温增暖趋势基本一致,1996—1997年为突变点;建平1980—1989年增暖最大,朝阳2000—2009年增暖最大,增暖幅度大于建平;年有效积温增加趋势朝阳比建平明显,夏季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建平比朝阳显著。  相似文献   
50.
以辽宁锦州农田试验站为研究地点,依托2015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通过分析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生理特征的数据,揭示干旱胁迫及补水对玉米不同播期和不同发育期的影响。试验表明,干旱胁迫对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抽雄期,造成抽雄日期比正常年份推迟1~14 d,吐丝日期推迟5~23 d,抽雄、吐丝间隔日数增加为3~15 d。抽雄-吐丝期遇干旱胁迫,最多可造成24.03%的植株未抽雄、37.3%的植株抽雄后未吐丝、49.21%的植株未正常发育。干旱胁迫抑制植株茎秆的生长,同时加速了叶片的枯萎,对抽雄-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拔节期,不仅阻碍茎秆营养物质的累积,还抑制了营养物质从茎秆向果实转移的生理过程,最终对干物质的分配造成叶重和茎重比例增加,穗重比例减少。干旱胁迫对各播期均造成大幅减产,早播播期(影响抽雄-吐丝期)损失严重,晚播播期(影响拔节期)损失相对较小。补水条件下的各播期玉米植株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期、植株性状和干物质分配等数据与正常年份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