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1篇 |
农学 | 86篇 |
基础科学 | 86篇 |
73篇 | |
综合类 | 414篇 |
农作物 | 93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242篇 |
园艺 | 86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1.
空间诱变玉米自交系齐319的SSR标记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齐319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发现两个籽粒诱变系SP-M1和SP-M2,由硬粒变为中齿和马齿。为解析籽粒变化原因,本文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85对SSR标记对两个变异株系和齐319进行变异分析。研究表明,SP-M1和SP-M2诱变系与齐31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15和0.682,说明诱变系与野生材料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中齿诱变系(SP-M1)与齐319之间检测到40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0.93%,其中32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马齿诱变系(SP-M2)与齐319之间检测到55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5.03%,其中47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不同染色体上位点变异频率差异较大,变异位点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第1、2、3、6、7、9、10条染色体上。本研究为探讨玉米空间诱变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喀斯特坡地表层岩溶带发育,入渗强烈,产流机制与非喀斯特坡地有较大差异,为提高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模型预测准确性,以贵州省普定县陈旗小流域6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为观测对象,分析2007—2010年、2015—2019年2期泥沙和地表径流数据,了解产流产沙规律,并利用降雨侵蚀力偏差法计算各小区侵蚀性降雨量。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率与喀斯特坡地地表产流产沙量呈负相关,高植被覆盖下,暴雨和极端暴雨是造成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事件;(2)植被恢复十余年随着覆盖度的提高,年均土壤流失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多小于10 t/km2;(3)喀斯特坡地裂隙发育,地下漏失严重,土壤量少且不易被侵蚀,除少数极端暴雨外,多数降雨不产流不产沙,因此建议将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量阈值定为50 mm,该阈值显著高于非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目的]探讨融雪时间对川贝母生长和物候的影响。[方法]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在积雪早融部位与积雪晚融部位之间进行川贝母移植试验,观察川贝母的个体特征和物候的变化。[结果]川贝母的株高、单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在早融与晚融部位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且晚融部位的值要大于早融部位的值;融雪时间对川贝母早期和中期物候阶段(如开始生长期、始花期)有影响,而对后期特别是晚期的物候阶段(如植株枯黄期)影响很小。[结论]积雪晚融的环境更有利于川贝母的生长,在人工种植中应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8.
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 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光合产物基本能满足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对下部叶片光合物质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此外,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还与本田移栽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基部光照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初始含水率对斥水黏壤土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初始含水率对斥水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二维土箱的滴灌模拟试验,设置6个初始含水率水平(4.78%,7.28%,9.97%,13.64%,16.07%,19.02%),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宽深比、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并评价了不同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提高,湿润锋运移相同深度所需时间呈逐渐减小趋势,两者较好满足幂函数关系,湿润锋宽深比逐渐减小;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入渗速率整体趋势为逐渐减小,其中斥水程度峰值含水率附近的处理出现入渗速率短暂提高的现象;Kostiakov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斥水黏壤土的入渗规律,且斥水程度越大,模型拟合精度越低;随着斥水程度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向湿润体垂向中间区域集中,并出现过度饱和现象.该研究可为斥水土壤的入渗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