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00-2012年陕西省复种指数时空分布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数据,经过去云和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根据农作物生长曲线变化特征剔除干扰峰,结合陕西省土地利用数据、统计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地统计趋势分析、年际变化分析和标准差的方法,获取陕西省2000-2012年复种指数时空分布及潜力分布.结果表明:陕西省复种指数地域差异显著,由北向南先增后减,呈现一定的纬度特征.复种指数年际变化也存在地域差异,与地貌类型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陕西省平均复种指数为160.32%,平均复种潜力为184.29%,陕南地区可挖掘潜力最大,其次是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省农业政策制定及粮食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筛选适宜于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复播大豆品种.[方法]2013年在伊宁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8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黑河35号产量最高达3 160.7 kg/hm2,其次为黑河45号为3 081.17 kg/hm2和黑河43号为2 973.43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荚数>株高>茎粗>空腔数.[结论]适宜于伊犁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品种为黑河35号、黑河45号和黑河43号.  相似文献   
3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含有6 24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001个、DArT标记216个、SSR标记27个,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75.2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8 cM。A、B、D染色体组分别有2 390、3 386和468个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8.3%、54.3%和7.5%;3个染色体组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0.80、0.75和0.80 cM。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对4个环境下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加性QTL,效应值大于10%的QTL位点有QGW4B-17QGW4B-5QGW4B-2QGW6A-344QGW6A-137;其中QGW4B-17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其贡献率为16%-3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g,该位点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9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单个QTL位点加性效应可增加千粒重1.09-2.97 g。【结论】构建的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共含有6 241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77 cM。利用该图谱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控制粒重的加性QTL,其中QGW4B-17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6.5%-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 g。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一种应用激光检测技术将原木截面形状再现并计算出原木截面面积的新方法,即应用基于包络理论的原理建立测量系统模型,应用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检测到的数据,然后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原木形状的再现,并进行包络线上点坐标的确定以及包络面积的计算,最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通过研究和控制初始发酵条件,比较产物L-乳酸、D-乳酸组成变化,得出提高L-乳酸光学纯度的米根霉发酵生产条件:在pH6.0、温度34℃、初始葡萄糖浓度100g/L、NH。NO3 2g/L、添加1.5g/L L-乳酸的适合条件下,米根霉HZS6能够发酵生产光学纯度99%以上的L-乳酸,其转化率达到80%,终浓度为81.3g/L。  相似文献   
36.
沼液回流对棉花秸秆产甲烷效率及微生物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中温条件下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研究了沼液长期回流对棉花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对固定进水负荷下的发酵罐运行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发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 d,进水有机负荷为4 g TS·L~(-1)d~(-1)的条件下,与未回流组相比,回流组在第153天时产气受到抑制,产气下降了23.1%;pH值在7.1上下波动而未回流组为6.8;氨态氮浓度为108 mg·L~(-1),未回流组在71 mg·L~(-1)左右;粘度由54 mPa·s增至139m Pa·s;VFAs含量高于未回流组,其中乙酸和乳酸积累较为明显。结果表明:一方面,沼液回流提高了反应器有机负荷率及缓冲能力,大大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对产沼气体系产生搅拌作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回流组沼液粘度的增加、乙酸和乳酸的积累是其产甲烷率降低的原因,其纤维素分解菌种类较少,但主要产甲烷菌-甲烷鬃毛菌随着乙酸的积累而增长,对稳定沼液回流条件下的厌氧发酵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来,我们在稻、麦高产创建实施过程中,大面积成功应用化控技术,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被群众广泛认可并得以迅速普及.实践表明,化控技术应用得当,对稻麦促蘖、壮杆、降高、减病、防倒、增强抗逆性有明显效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EST-SSR标记在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EST-SSR标记在应用于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1对小麦EST-SSR引物对45份黄淮海地区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23份新育成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8个,平均2.9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38。23份新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12~0.69,平均为0.40。在23份亲本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7个,平均3.0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43;23份亲本品种的的遗传距离为0.09~0.81,平均为0.46。新育成品种遗传变异水平低于其亲本品种。聚类分析表明,45份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部分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聚在一起,但其他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并未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甚至距离较远。据此认为,EST-SSR标记用于DUS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ESTSSR 标记在应用于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1对小麦ESTSSR引物对45份黄淮海地区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23份新育成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8个,平均2.9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38。23份新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12~0.69, 平均为0.40。在23份亲本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7个,平均3.0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43;23份亲本品种的的遗传距离为0.09~0.81, 平均为0.46。新育成品种遗传变异水平低于其亲本品种。聚类分析表明,45份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部分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聚在一起,但其他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并未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甚至距离较远。据此认为,ESTSSR标记用于DUS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高被引心血管疾病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并与目前应用较 多的聚类法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