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6篇 |
2篇 | |
综合类 | 58篇 |
农作物 | 7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间歇升温对芒果冷害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对低温贮藏中的芒果进行间歇升温处理,结果表明:间歇升温处理延迟了2℃贮藏果冷害引起的乙烯释放及呼吸强度的上升,延迟了果皮多胺水平的上升,使果皮的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细胞膜透性增加缓慢,从而显著提高了芒果的抗冷害能力。但间歇升温处理使10℃贮藏果乙烯释放高峰及呼吸高峰提前且峰高增加,果皮SOD活性降低,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大,从而促进了芒果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24.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壳聚糖处理对脐橙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脐橙果实为试材,采收后不同时间用2%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1min,测定壳聚糖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抗病性、水杨酸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脐橙果实接种发病率的升高和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诱导2d时抗病效果最显著。2%壳聚糖处理果实果皮内游离态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果实;壳聚糖处理提高脐橙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下降,引起诱导初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积累。【结论】2%壳聚糖处理可以诱导脐橙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其诱导的脐橙果实抗病反应涉及果皮内S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26.
为了探讨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热处理诱导香蕉抗冷性中的作用,将香蕉经52℃热水处理3 min后于7℃贮藏5 d,测定脯氨酸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aCaM和MaCAMTA3基因在香蕉热处理和低温贮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实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时,其脯氨酸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7℃低温诱导香蕉果实的MaCaM基因表达在1 h迅速升高至最大值,之后又在4 h迅速下降,后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经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其MaCaM基因表达高峰推迟出现在4 h,除7℃贮藏1、4 h外,热激处理的MaCaM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热处理能诱导香蕉果实MaCAMTA3基因表达在处理后3 h内迅速增强,7℃贮藏下MaCAMTA3基因表达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经过热激处理后在7℃贮藏的香蕉果实,除7℃贮藏1、4 h外,其MaCAMTA3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MaCaM和MaCAMTA3基因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27.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28.
29.
30.
香气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品质,是评价荔枝果实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鉴定方面,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荔枝果实的香气成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目前已从荔枝果实中鉴定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酚类等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为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合成前体物质的不同,香气合成途径可以分为萜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三大途径,荔枝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目前还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对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挥发性物质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合成途径,以及加工工艺和采后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展望了今后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方向,为荔枝果实风味品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荔枝选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加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