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5篇
  20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稻麦轮作系统无机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无机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氮素利用率低,大量氮素通过气体挥发、径流和淋溶损失到环境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稻麦轮作系统中无机氮肥的使用和损失情况,比较了水稻和小麦生产中无机氮肥的损失量和主要成分,分析了稻麦轮作生产中影响无机氮肥高效利用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稻麦生产中无机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措施,即种植氮高效品种、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氮肥运筹和改善田间栽培管理。最后,从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土壤残留氮的影响和优化肥料施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快速解决稻麦轮作生产中无机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2.
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棉1号),其铃重的快速增长期长,单铃棉纤维干重高,最终铃重较高;反之,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弱、功能期短的基因型(如德夏棉1号),棉铃对位叶中C/N高,内源保护酶活性低或下降过快,造成铃重快速增长期缩短,单铃纤维干重降低,最终铃重较低;美棉33B棉铃对位叶中C/N和内源保护酶活性变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是导致不同铃重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3.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10月12日播种(适播, ST)和11月12日播种(晚播, LT)],播量为裂区[2.25×10~6株·hm~(-2)(M1)、3.00×10~6株·hm~(-2)(M2)和3.75×10~6株·hm~(-2)(M3)],每个播量设置3个施氮量[纯N150 kg·hm~(-2)(N1)、225kg·hm~(-2)(N2)和300kg·hm~(-2)(N3)],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3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ST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LT处理。在ST和LT处理条件下,M2和M3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M1,M2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显著高于M1和M3。N3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1和N2。在ST处理条件下M1、M2处理和LT处理条件下所有播量处理均以N3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1216’在10月12日播种,播种密度3.00×106株·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4.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苏麦188和安农0711为试验材料,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方法,以不增温为对照,对小麦生育前期3个阶段(分蘖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孕穗期至开花期)进行夜间增温处理,研究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旗叶叶面积,且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孕穗期至开花期夜间增温处理的旗叶叶面积较对照有所降低;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时,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较对照均提高了小麦的株高,开花期各增温处理的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分蘖期至拔节期与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处理均提高了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和产量,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下,苏麦188和安农0711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63%和6.77%。综上,分蘖期至拔节期夜间增温处理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使其获得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最终增加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适应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为研究2个番茄品种WK53、WK54的耐盐性,采用200 mmol·L-1 NaCl处理幼苗,分别测定其生长指标、可溶性糖、Na+、K+含量,以及抗盐基因SOS1、SOS2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盐胁迫下,2个品种番茄展叶数、株高、茎粗的相对增长值均受抑制;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6.1%、73.7%;而叶片Na...  相似文献   
136.
赤霉素蘸根对月季萌芽和生长的影响马新才张文静许多试验表明,叶面喷施赤霉素溶液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而在根系施用效果如何,试验甚少。为探讨赤霉素通过根系吸收对地上部影响如何,我们在月季定植时,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作蘸根处理,然后调查其地上部萌芽生长情...  相似文献   
137.
为明确海藻糖处理对花后高温胁迫弱筋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于2020—2021年在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以优质弱筋小麦生选6号为供试材料,在抽穗期(T1)、开花期(T2)、花后10 d(T3)进行海藻糖处理,处理浓度为5 mmol·L-1(C1)、10 mmol·L-1(C2)、15 mmol·L-1(C3),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花后15~19 d进行高温处理。结果表明,海藻糖处理可以提高花后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以及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比例,海藻糖处理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量及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花前营养器官储藏的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及转运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海藻糖处理浓度的增加籽粒淀粉含量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时期C2、C3两个处理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但C3要略高于C2。海藻糖处理降低了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但谷蛋白含量高于CK,并且海藻糖处理下籽粒谷/醇值显著高于CK。海藻糖处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且与CK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8.
嫩茎段外植体发生培养将开过花的春石斛花枝自基部剪去,不久可从基部萌发出新芽。萌发的新芽以肥水促进生长,待长至10cm左右时,将新芽自基部剪下,并剪去顶端幼嫩部分及剥去叶片与叶鞘,用洗洁精冲洗两遍后,置自来水龙头下冲洗5小时,从而获得嫩茎段外植体。在超净台上将嫩茎段进行彻底消毒,先用75%酒精溶液消毒一分钟,再用1:50浓度洁尔敏溶液消毒15分钟,最后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15分钟,无菌水冲洗  相似文献   
139.
筛选市场上常用灭菌药物对洋常春藤扦插基质进行灭菌,以提高夏季扦插成活率,选出灭菌效果好、价格便宜的药品.结果表明,以多菌灵为杀菌剂的腐烂率与清水(对照)的一样,都为100%;其次为甲霜灵(97.5%);再次为百菌清(93.8%);较低的为敌磺钠(31.3%)、青霉素(25%).说明敌磺钠和青霉素的杀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大鼠试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脾脏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TFF3)基因的表达和变化。方法胃前壁胃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正常组(6只)、盐水组(28只)和溃疡组(35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 mRNA的表达。结果 TFF3 mRNA阳性反应物呈灰蓝色颗粒状分布于细胞胞质中;TFF3 mRNA在正常组和盐水组大鼠脾脏中表达较弱;在溃疡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1~6d阳性细胞数密度逐渐增高,6d达到峰值,10~23d逐渐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2d、4d和6d阳性细胞数密度与正常组和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脾脏可以通过自身合成TFF3发挥作用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中呈高水平表达,推测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性及促进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