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3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1篇 |
农学 | 46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65篇 | |
综合类 | 507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336篇 |
园艺 | 47篇 |
植物保护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93.
穗是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的生殖器官,其生长发育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中,我们对水稻生殖生长时期穗发育各阶段的转录组、蛋白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筛选到一个MYB基因家族的转录因子OsZ314基因。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拥有典型的R2R3-MYB型转录因子结构域,且在水稻幼穗时期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Z314基因定位于细胞核中;转录激活试验表明,OsZ314基因具有转录激活功能。本研究为深入探索OsZ314基因在水稻穗发育时期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
根据辽宁省北镇市电网网架结构的状况,选择分散智能方式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并以该地区赵南线为例,对赵南主干线配置智能化重合器,辐射状配电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方式实现快速故障隔离,最终实现迅速定位故障点、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供电。 相似文献
95.
96.
采用廉价易得并且无污染的有机废弃物、无机矿物为包膜材料对尿素进行包膜,试制出2种环境友好型包膜尿素(FU和YU),通过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2种包膜尿素的氨气挥发规律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施氮量和高施氮量条件下,2种肥料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氨气挥发损失和氮素淋溶损失,与Ur处理相比,FU和YU处理氨挥发量最高减少21.22%和38.00%。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各处理淋溶液pH逐渐降低,且Ur下降幅度最大,YU最小,呈现YUFUUr的趋势。Ur电导率由最高值1.17mS/cm降至0.06mS/cm,降低幅度最大,YU在3种处理中趋势最为平缓,降低幅度最小。FU和YU处理的氮素初期溶出率较Ur处理在高施氮量下减少9.39%和15.60%,在低施氮量下减少4.65%和7.12%。与普通尿素相比,在淋溶第1天YU处理铵态氮的淋溶速率分别降低22.43%(低施氮量)和24.80%(高施氮量),FU处理分别降低1.00%(低施氮量)和4.96%(高施氮量),随后降低幅度UrFUYU。在第8,9天开始出现硝态氮最大淋溶速率,且YU处理较Ur处理分别降低26.98%(低施氮量)和21.07%(高施氮量),FU处理较Ur处理分别降低6.98%(低施氮量)和8.95%(高施氮量),在淋溶后期包膜尿素的铵态氮、硝态氮的淋溶速率均有所增加,延长了有效氮的持续时间。2种环境友好型包膜尿素中以有机废弃物为包膜材料的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磁化水处理技术对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矿质养分、生物酶活性、物理结构等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减缓保护地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及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和尖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磁化水灌溉处理,以非磁化水灌溉处理为对照,测定0~15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有效性养分和交换性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颗粒以及pH等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提高了尖椒果实中维生素C、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76~46.85%;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2)磁化水灌溉处理促进了Fe、Cu、N和P在叶片中的累积,其含量高于果实,而Mn和Zn含量则略低于果实中含量;Fe含量提高比例最高,在叶片和果实中平均值为57.20%,其次为全磷含量,平均值为53.49%;且磁化水灌溉处理尖椒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3)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中N、P、Mn和Zn等元素全量含量降低,为2.04%~20.61%;Fe和Cu等元素全量含量提高为4.64%-6.48%;土壤交换性K、Na和Ca等离子含量降低,为2.15%~4.95%,而交换性Mg离子含量则提高;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等有效性养分含量提高。(4)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为0.27%~24.75%。(5)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含量增加,而砂粒含量则有所下降。[结论]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技术有利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对土壤有效性养分累积和供应强度以及土壤生物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尖椒果实的鲜食品质;并通过调整交换性离子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pH的调节,减缓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螺旋揉搓式豌豆脱皮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豆类淀粉行业急需对粉碎之前的豌豆进行脱皮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螺旋揉搓式豌豆脱皮机。该脱皮机总体上采用行星结构,在滚筒带动筒内豌豆低速回转的同时,由驱动装置通过行星架驱动揉搓辊对豌豆进行揉搓。在计算功率、确定转速等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滚筒结构及各种轴等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及分析。设计后的脱皮机揉搓辊在随着行星架公转的同时,还绕着行星轴做旋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的自转,增强了对豌豆的揉搓效果;相邻行星轴上的揉搓辊构成一条螺旋线,揉搓辊在对豌豆进行揉搓脱皮的同时还能将其轴向推移,以实现物料的轴向输送。 相似文献
100.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杂种优势是广泛存在的遗传学现象.虽然对杂种优势的认识和利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对于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学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文通过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并简要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原因应全面包括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文章最后对杂种优势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即应在DNA、RNA以及蛋白质水平上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