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9篇 |
17篇 | |
综合类 | 29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究抑制性受体CD300a在牛Ⅰ型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 1,BHV-1)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分离鉴定了1株BHV-1内蒙古株,并建立CD300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HV-1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后0,6,12,24,48,72 h 6个时间点以及空白对照组CD300a基因的转录变化。将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使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攻毒组与对照组CD300a基因各时间段的相对表达量,分析CD300a在攻毒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HV-1分离株在MDBK细胞上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测得其病毒滴度为107.23 TCID50/mL。本研究建立的CD300a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CD300a基因和β-actin基因标准品的Ct值与模板浓度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均为特异单峰,最低检测限均为10拷贝/μL,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可以准确检测出BHV-1攻毒后巨噬细胞内的CD300a基因表达量。经计算,攻毒组CD300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12,24 h的表达差异倍数显著高于0,72 h... 相似文献
12.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Brookston粘壤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免耕(NT)、秋翻(MP)和牧草连作(BG)管理下特定团聚体(0.25~0.5 mm,1~2 mm)中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与动态变化.探索耕作方式对团聚体中SOC数量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P和NT土壤相比,BG土壤团聚体SOC含量较高,且较为活跃;与MP相比,NT方式下团聚体的SOC含量较高,且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SOC含量增加; NT方式下团聚体中的SOC更加活跃;两种团聚体中SOC的稳定性随耕作方式变化而不同,长期NT下没有显著差别,长期MP下1~2mm团聚体较0.25~0.5 mm团聚体稳定.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粪肠球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3.75 mg/kg粪肠球菌)和试验Ⅱ组(基础日粮+7.5 mg/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产蛋量极显著提高(P<0.01),料蛋比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蛋鸡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产蛋后期蛋鸡十二指肠、回肠的黏膜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后期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粪肠球菌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配施化学氮肥,可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土壤酸解氨态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酸氮的含量;与单施氮肥相比,可增加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糖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同时对酸解未知氮亦产生不同的影响。玉米残体还田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分布。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土壤酸解未知氮的变异系数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最大,它在土壤供氮潜力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秸秆培肥土壤对优先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秸秆培肥土壤后对优先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养分淋溶的方法,对秸秆培肥后土壤中养分淋失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秸秆培肥后,淋溶液中氮、磷和钾的累计含量降低,淋失速度和含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不同养分降低的效果不同,对阳离子养分的保持效果更好一些,未施秸秆处理的NH4+-N累计含量为秸秆培肥处理的4.54倍;而对硝态氮的保持作用最差,未施秸秆处理的NO3--N累计含量为秸秆培肥处理的2.79倍。说明秸秆培肥土壤对减少养分淋失和降低地下水污染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根茬还田对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干重的垂直分布趋势:地上为20%以上,在0~20cm土层内为50%以上,在21~40cm土层内为10%以上,在41~60cm土层内为7%左右,在61~80cm土层内为5%左右,在81cm以下土层内为4%左右。玉米根茬还田在配施化肥的条件下,尤其是配施N肥,玉米根重明显增加;不配施化肥则有降低玉米根干重的趋势,这与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有关。从百分比分布看,根茬还田使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N肥也能增加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而P、K肥使40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树木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变异性,以城市道路边银杏单木为例,对单木冠层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及不同位置共48个位点进行采样、测定分析其单位面积叶片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滞纳量。结果显示:在0-2级风且大气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以内的天气下,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单位面积叶片PM2.5和PM10滞纳量分布状况较为相似,低处叶片PM2.5、PM10滞纳量更大,高处叶片TSP滞纳量更大;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度对单位面积叶片PM2.5滞纳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树冠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对树木冠层大气颗粒物滞纳量研究的采样方法提出建议,为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吸滞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